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坚持自主创新 掌握关键技术(二十大代表风采)

本报记者 王 沛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4日   第 04 版)

  张连钢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现场。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张连钢今年62岁,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大学毕业后,张连钢进入青岛港务局机关工作。1983年,青岛港组织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对码头建设一线心驰神往的张连钢主动请缨,一干就是几十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张连钢既懂集装箱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成为筹建组长的不二人选。当时他正处在肺癌术后恢复期,带着重病之躯勇挑重担。

  “那时,建设自动化码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被西方实行技术封锁。”张连钢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

  为加快科研进度,张连钢和团队搬进在海边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白天查看施工进度、解决问题,晚上在简易房里攻关科研项目……最终,团队成功攻克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还研发出了能够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的机器人、恶劣天气“一键锚定”轨道吊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运营,成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首船作业中,平均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下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虽然一期项目成果丰硕,张连钢却并不满足。二期建设时,他坚持把“氢+5G”作为主攻方向,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1年半,二期工程5G智慧码头就投产运营。

  “青岛港还有更多传统码头需要升级改造,任务非常艰巨。”如今,刚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一线,为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