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11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黄葛树下品古寨

覃 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1日   第 07 版)

  传统民居,是先民生存智慧、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地域文化的一面镜子。东岩古寨,体现了当地民居的哪些普遍特点,又有什么独特创造?

 

  一株冠盖约70平方米的黄葛树,守卫着东岩古寨的石券寨门。这是一株神奇的“母树”,枝干上附生着各种小树:黄檩树、香樟树……近300岁的她也是东岩古寨的“母树”,见证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清道光年间的《忠州志》将当地的“寨”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就是为防御土匪所建。东岩古寨属于比较特殊的山地民居群落,防卫目的明确;虽然规模不大,但选址险要、布局紧凑、寨墙宽厚,充分体现了山地寨堡的防御功能,反映了人们自发修筑寨堡、自保家人安全的历史。

  东岩古寨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三合院。

  不同于常见的四合院,这里的民居建筑三面围合,敞开一面迎风透阳。据记载,清同治年间,古寨中的三合院共计12处,其中刘家三合院是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代表。古寨的三合院民居体现了重庆传统民居为适应山地地形“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建筑特点。三合院可以根据地形设置长短间数不同的两厢,与正房一起围合出一个小的院坝作为农作物晒场和日常活动场地。为凸显正房重要性,三合院常将正房置于高的台地,降低厢房和院坝标高;也可将正房厢房设在同一标高台基上,院坝做下沉式。由于不易在山地选择宽绰基址,为争取更多空间,有的三合院会在部分房间上方铺设木板,建造低矮阁楼方便储粮。

  古寨建筑另一特点是砖石的运用。

  石材不仅用于寨墙、寨门、炮台等防御设施,也用于砌筑古寨的水池壁等公共设施,还大量应用于民居建筑的石柱础、地槛石和墙基。如刘家三合院的正屋,1米高的条石墙基将上方木构件高高抬起,有效地避免了木构件受潮变形。

  石材在古寨不仅应用广泛,而且雕刻精美。刘家祠堂的柱础石雕,正面及侧面均构图饱满,雕工精细。古寨至今还保留了一个用整石挖凿而成的水缸,长1米有余,水缸上的石雕虽经岁月洗礼,仍然精美。忠县的石匠一直在当地小有名气,优秀的石料加工技艺一方面得益于历史的传承,一方面也得益于取材的便利。这既是材料的历史,也是手艺的历史。

  砖墙也是古寨的一个特色。在条石墙基上方易受潮湿、多用明火的墙段,多使用砖墙而非木板。砖墙的典型砌筑方式是用青砖砌筑空斗墙,空斗内填土,这样既避免后方土坡的潮湿,也保障厨房用火的安全。有的院落的厨房还修建了立砖斜砌的“风洞子”,样式灵巧别致。

  古寨建筑的第三个特点是精美的装饰。

  古寨民居装饰的多处细节,体现了当地人的审美情趣。镂空木棂窗,纹样繁复细致。檐廊双步梁的驼峰,雕刻精美。刘家三合院的堂屋地面,至今还保存着一幅完整的蓝碎花瓷片拼贴画,这一装饰方法曾广泛用于古寨民居外墙装饰。

  抚摸着满是岁月痕迹的砖石,走进古寨,寨口的村民谈天说地,身后的古寨沉默而立。这一处曾经的防御寨堡,不仅记录了文化的传承,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作者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本报记者刘新吾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