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5)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扬州秋色入画来(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6日   第 13 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苏扬州,这座清丽雅秀的城市在诗词里风雅了千年。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多少人对扬州心生向往;而杜牧笔下的“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明月夜”,更是让扬州的秋色与月夜,从此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扬州的秋天,着墨在运河三湾的层林尽染里。杉树林、芦苇丛、亲水栈道,在蓝天白云下,好像大自然的调色板;秋色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宛如扬帆起航的大船。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天1.5万张预约门票,经常在周末被“秒空”,成为古城新的文化地标。

  扬州的秋天,书写在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里。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光皎洁流转,流淌过千年岁月的台阶,映照着亭台、石桥、湖水。秋风若有似无地吹拂在身上,带来满城的桂花香。不久前,当地举办“瘦西湖·梨园夜”首届戏曲主题游园会,沉浸式的诗画主题夜游通过“移动剧场”+“零距互动”新体验,让游客尽享瘦西湖之夜的文化盛宴。

  扬州的秋天,升腾在东关街石板路上“扬州慢”式的烟火气中。走在这条扬州最著名的历史老街上,两边商铺里叫卖声连连,藕粉圆、长鱼面、蟹黄包……吃的何止是秋天的时令美食,也是活着的文化韵味。在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等网红小巷的带动下,一批“微更新、渐进式”古巷成为古城“年轻化”生力军,扬州在延续历史文脉和生活气息的同时,通过“文化+”“产业+”,逐渐探索出古城现代化建设新模式。

  扬州的秋天,一静一动,一步一景,皆比诗情更具画意,看不尽,道不完,也品不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