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做一颗奋斗的“种子”(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斗者正青春⑫)

郭刚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第 05 版)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博士毕业后来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工作。青稞(裸大麦)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口粮,也是我开展资源保护和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

  为了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防止那些传承了数千年、携带抗旱耐盐以及绿色优质等特性的古老地方品种、野生资源消失,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奋力收集种质资源。为此,我每年都要进藏3次以上,既要在赶路中克服高原缺氧、山高路远等困难,也要在走村入户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尽最大努力了解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鉴定工作积累线索。从藏东南到藏西北,从墨脱到班公湖畔……我和同事们在广袤的高原上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经历了种种的艰辛,也得到了成长和收获。

  还记得墨脱公路刚通车的时候,我们穿过嘎隆拉隧道到墨脱县城,海拔从3700米下降到1200米,短短90公里的路程用了3个多小时。狭窄的公路,一边是山体,一边是落差上百米的雅鲁藏布江岸悬崖,有的转弯处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就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红米、龙爪稷、香蕉、芭蕉等一些高原罕见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实地摸清了作物种质资源分布、种植历史以及发展状况,为全国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积累了丰富信息。

  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种业振兴吹响号角。这意味着种质资源工作者要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更重的责任。好消息接踵而至。2021年,一座新的大容量、自动化、现代化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容量由40万份提升至150万份,保存技术手段由单一的低温种子保存拓展为集低温种子保存、试管苗保存、超低温保存和DNA保存于一体的全方位体系化保存,可满足全国作物育种、种质资源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

  近些年,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既要在继承中发展,秉承老一辈种质资源工作者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做好珍稀、濒危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护等基础性工作,也要在发展中创新,深入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为种子种业赋能。

  在种业发展的沃土中,我愿做一颗奋斗的“种子”。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在种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勇担使命、不懈奋斗,努力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出贡献。

  (作者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