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畅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话说新农村)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9日   第 18 版)

  补上冷链物流短板,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带动更多农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才下枝头,就到舌尖。搭乘冷链物流,荔枝成了‘金果果’。”今年夏天,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沙头镇横江村果农谭远江种的荔枝销路很好,受到市场欢迎。横江村的荔枝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带动更多农户丰收又增收。

  荔枝不易储存,“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起今年荔枝新卖法,谭远江直言受益不少:“以前运输跟不上,走长途果子品相和味道都会变差,只得地头批发,每公斤不过四五元;现在有了冷链货柜车,过冰、包装、运输一条龙,鲜荔枝最高价格卖到每公斤60多元。”

  实际上,我国不少鲜活农产品仓储运输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由于不少地方温控保鲜技术跟不上,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缺乏,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能力不足,导致好东西难以卖上好价钱。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流通环节损失率达20%至30%,远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短板,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最初一公里”是农产品流通的起点,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在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增强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可以降低产后损失,通过择期错季销售、分级分类处理等措施,提高销售价格。比如,建在果园、地头的“田头小站”,用冰水浸泡降温,冰块填充运输,就能很大程度锁住荔枝新鲜品质,北运卖上高价。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等实际,适应不同农产品的流通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重点镇、中心村等布局冷链物流设施,优化提升设施综合利用效率。

  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诸多环节,冷链物流建设必须着眼农产品流通全流程。无论储存预冷、冷链包装,还是检测分拣、快递配送,设施设备建设都要注意串珠成链,确保上下贯通、集约高效,提升农产品配送质量,努力实现低成本、低损耗、高品质。要推动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加快构建从优势产区到主销区的全流程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方式,鼓励大型生鲜电商、连锁商超等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推动形成产销密切衔接、成本低、效率高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新通道。

  短板可变跳板,弱项也是潜力。加快畅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补上冷链物流短板,既能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半径,提高市场覆盖率,也将倒逼农产品供给水平的提升,推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带动更多农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