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汇聚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本报记者 李昌禹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8日   第 04 版)

  8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局长华彦龙、国家民委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张谋、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郭建民介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民族工作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明确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更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把民族工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十年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国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推动7个省区市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评价体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核心课程。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树立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修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指标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项战略任务细化成创建的主要指标。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族群众深刻意识到,只有国家强了、中华民族好了,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通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昔日的苦窖水变成了甘甜的自来水,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到了家门口,孩子们能就近上好学校,老百姓不用到大城市就能看好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脱贫攻坚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这十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2%。民族地区的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寿命10年间提高了整整4岁。一些新中国“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脱贫奔小康,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仅铁路一项,民族八省区10年增加了1.58万公里。一大批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让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用上了水冲厕所、互联网,种地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各族群众信心更足、干劲更足。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当前,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各族群众互相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故事比比皆是。在新疆,干部职工和160多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谱写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扫除一切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推动各族群众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有序流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1.25亿少数民族人口中,流动人口超过3700万,仅广东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约有370万,是10年前的两倍多,而且这个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赵勇介绍,为顺应这种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我国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制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政策。如促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政策等。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将他们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抓手和载体。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3项计划。促进边疆和内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到东中部地区来就业创业,推动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和群众到边疆民族地区兴业发展。

  “十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是空前的。”赵勇说,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就是生动的写照。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