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历史担当、战略眼光、博大胸怀关注全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理念和倡议,为推动世界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注入中国力量。
作为百年党史的重要部分,中国对外援助历经70余年风雨,已向16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培训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从青蒿素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国援助不仅有力推动全球发展车轮滚滚向前,也生动诠释了大党大国的担当。
中国援外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既积极促进受援国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发展、人民幸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促进贸易投资、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路径。中国援建的大批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等项目,推动受援国发展能力提升,激发了其对华贸易增长,带动了大量中国企业、品牌、产品、技术“走出去”“扎下根”,国际市场得到拓展,产供链更加强韧。中国援助带动数倍社会融资投入,助力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设。中国帮助建设的中老铁路迄今已发送货物500余万吨,其中跨境货物80余万吨,中国已有30个省区市开行跨境货运列车,货物涵盖2000余种商品。万象至昆明运输成本下降40%—50%,为区域物流保通发挥特殊作用。中国援外紧密对标“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继续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既与各国守望相助,有力配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又以援助先行,带动疫苗和抗疫物资出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足国家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援外“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对接发展中国家国情与发展意愿,广泛开展智援,分享符合受援国需要的治国理政经验。减贫、反腐等中国经验赢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与支持,“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阿拉伯古谚成为新时尚。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援外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新的伟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6月24日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期间,宣布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这些涉援外重大成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50余年前,中国被发展中国家“抬进了联合国”。50余年后,美西方一些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借涉疆、涉港问题对中国无端攻击,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为中国仗义执言。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中国援外是南南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朋友间的理念圭臬。近期,中国第一时间向阿富汗、汤加、乌克兰等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30多个亚非拉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民众。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每每雪中送炭,回馈中国的出手相助。汶川地震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提供资金或物资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初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各类援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开展援外的无私之举,赢得了不断壮大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援外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援外既是利他的,又是互利的。利他,就是以义为先,不求回报,真心实意帮助对方实现自主发展。不利他坚决不做,只利己坚决不为。互利,就是以利他为先,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提高彼此的利他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利他与互利是相通共融的,对象是可以转化的。中国援外是马克思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国自身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广阔平台。中国援外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又使中国援外有了更大更有效的投入,可以更好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也顺应援外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的历史趋势。
中国援外坚持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援外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而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一些国家的个别政客和媒体将中国援外炒作为“搞利益置换”、推行“新殖民主义”,甚至将中国抗疫援助污蔑为搞“疫苗外交”“在联合国拉票”。实际上,和一些国家将援助附加政治条件、强调援助的所谓“民主”属性的做法不同,中国援外坚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以受援国欢迎不欢迎、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干涉内政,从不强人所难,从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从不要求受援国选边站队。正是中国援外的尊重、平等特质,使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形象深入人心。欧洲《现代外交》杂志批判一些国家将援助视为富国对穷国的施舍,称赞中国将受援国视为平等伙伴而非盟友的做法。
中国援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一代代中国援外人抛洒血汗、舍利取义,赢得了民心口碑、朴素真情,没有利益交换,却比真金白银更持久。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倡导的坚持公平正义、反对霸权独裁得到众多受援国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认同和支持是必然的,是不以个别势力的私利所左右的。中国援外“赠人玫瑰”后,“手有余香”,既非巧取豪夺,也非人为设计,而是契合道义,光明正大。
中国愿同所有国家一道,借助全球发展倡议的东风,发挥各自优势,做大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蛋糕,形成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振兴的国际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