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植保专家扎根一线兴产业(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5日   第 19 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永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个研究农作物虫害的科研人员,竟然种起了葡萄,还把葡萄打造成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的主导产业。

  刘永强与葡萄结缘,与自己的专业有关,也和农科院对科研人员的培养、要求有关。“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不仅要求我注重实验室的研究,更要扎根生产一线,从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永强回忆。

  有一次,刘永强在葡萄园调查鸟害问题时,发现并不是所有鸟都吃葡萄,这改变了“鸟对葡萄有害”这一传统认知。为此,刘永强通过改进防鸟网孔径的设计,利用麻雀在葡萄园吃虫不吃葡萄的习性,既控制了害虫,又保护了鸟类,一举两得。

  种植葡萄每年会修剪下来大量的葡萄副梢,一直没有很好的利用途径。后来,刘永强让团队买了几只羊,尝试让它们吃葡萄副梢,解决了副梢处理的问题。

  葡萄架下轮牧养羊,可以提高葡萄种植效益。可是,随着葡萄果穗的生长变重,果穗垂下来,给了羊“偷吃”果穗的机会。刘永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羊在晚上的取食更多的是靠嗅觉定位,而不是视觉。他又对葡萄园放牧的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晚上放牧,葡萄成熟前的气味还不足以吸引羊,巧妙地解决了轮牧养羊对葡萄果穗的影响。

  但很快,刘永强又发现了新问题——在没有葡萄副梢时,羊又面临没有食物的难题。刘永强与牧草专家合作,根据羊的营养需求搭配牧草种类,再根据葡萄架高度确定羊的品种,根据葡萄枝条及牧草的生物量控制羊的养殖数量,研发集成了葡萄园架下轮牧技术,节约了80%的葡萄架下空间。采用这样的方法,在不影响葡萄产量的同时,能够增产优质肉类产品,使一亩地产生了“一亩园,八分牧场”的效果。

  在葡萄有害生物研究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林—草—牧”模式。2018年,团队与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政府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葡萄规范化栽培及复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2019年,刘永强到曹王镇挂职,在当地探索形成了“科研院所+政府+示范基地+企业(或种植农场)”的成果转化机制。

  目前,示范园带动当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我希望未来能够带动形成1000至5000亩的高品质葡萄产区,更好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刘永强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