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指导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学苑论衡)

黄少安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9 版)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比较,其最大创新和发展在于“劳动的二重性”理论。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可以对劳动作出如下区分:一是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分别创造或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把劳动者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分别创造劳动者的工资即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三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属性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是把社会各个部门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私有制商品经济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它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其中蕴含的劳动创造财富及其价值、生产性劳动强国富民、收入分配应充分体现劳动贡献的价值观,对于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纵向比较,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横向比较,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财富在世界上尚属中等水平。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仍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充分体现劳动的贡献,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产性劳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对于大国来说,实体经济是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吸取一些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市场机制运转更加顺畅,让各种要素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流动起来,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实现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社会,生产性劳动的外延大大扩展了,不仅包括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而且包括生产知识、技术、信息或数据产品的劳动。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复杂劳动显得更加重要。商品中的创造性劳动、复杂劳动越多,技术含量和价值含量就越高,也就越能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中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相匹配,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作者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