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

创新的路上没有暂停键(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本报记者 徐 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0日   第 08 版)

  易仕和在讲课。
  关云飞摄

  时值暑假,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安静了许多。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正在伏案工作,他把日程安排得很满:做实验、出差、开会……30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工作状态。

  投身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以来,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易仕和常说:“创新的路上没有暂停键。”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他也从未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曾经,高速飞行带来的严酷高温辐射和光学畸变,成为研究中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个世界性难题,摆在了易仕和和团队成员面前。实验测试做了一轮又一轮,得到的结果却不断否定前期猜想,研究难以取得突破。

  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实验室突然停电,易仕和和团队成员只好收工。在开车回家途中,前挡风玻璃起雾,易仕和习惯性地打开吹风开关,在按下按钮的那一刻,一个灵感在他脑海中闪过:挡风玻璃的雾气可以用气流吹走,“高温”和“湍流”可否用气流“吹走”呢?经过思考后,易仕和认为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一定能够实现。

  易仕和立刻调转车头,同时召集团队成员开会研讨。黑暗中,他们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亮讨论方案。最终,细致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结论验证了易仕和的想法,团队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参加工作以来,易仕和带领团队研究的都是这样的技术难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验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过程中,都凝结着团队成员们创新的智慧。

  2015年,易仕和团队申请了一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然而,关键的实验器材——超高速相机却无法满足实验需求。此前,团队耗时半年多,考察多家单位,购置了一台号称最先进的超高速相机,现场测试时发现,在激光相干光源条件下,相机无法实现超高速成像,大家一筹莫展。

  “既然买来的不能用,我们自己做!”易仕和说干就干。在他带领下,一群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年轻人开始了“跨界之旅”。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大家没日没夜地干起来。仅用半年时间,就设计出一款适用激光相干光源的超高速相机,以每秒百万张图片的速度,记录下高速飞行器流场的动态时空演化历程。

  “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买不到的,只能靠自己造出来。”实验成功那天,易仕和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回望来路,几乎每一步都浸润着创新的汗水。在易仕和带领下,多年来,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填空白、补短板,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投身强军事业。在奔跑追梦的路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如今,易仕和依旧坚守在科技创新一线:“身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牢记肩上的使命,不断突破技术难题,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