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上新”,不仅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能更新人们的择业观念,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要让新职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标准制定、教材开发、人才培养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都得及时跟上
日前,“数据库运行管理员”等新职业信息向社会公示,启动了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工作,拉开了本轮新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序幕。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业态变化带动新职业不断涌现。截至目前,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共56个,正在公示的新职业18个。
新职业背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就业的新空间。职业“上新”,不仅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能更新人们的择业观念,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新兴经济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不过,要让新职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打出“组合拳”,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都得及时跟上。
制定国家标准、开发培训教材,职业“上新”更需上心。新职业重在新,也正因为新,不少劳动者对新职业的具体内容、需要具备的技能等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新职业的国家标准,公布技能要求,为有新职业求职意愿的劳动者指明努力方向。同时,标准的出台也能为相关培训机构开发培训课程提供参考标准,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新职业更需规范发展。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新职业日益受到劳动者关注,一些不法机构趁机乱收费、滥发证,出现了“山寨证书”的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新职业培训市场,不利于新职业发展壮大。这也提醒有关部门,在加快职业标准开发的基础上,应及时出台新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从严遴选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并实行常态化、全过程监管,保障职业培训和证书发放规范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起,人社部开展了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我们期待,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新职业培训市场更加规范有序,真正成为劳动者强本领、长技能的好渠道。
为新职业“护航”,还需有关部门和地方将新职业纳入培训计划,更新课程设置,打造新职业人才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新职业需求旺盛、就业空间广阔的特点能为稳就业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及时将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就业市场存量劳动者转岗新职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高校及时对接市场需求,更新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更好为新职业输送新增劳动力。以民宿管家为例,一些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与此类似,如果学校能及时调整方向,一旦学生对接到民宿管家这个新职业,将拥有更广阔的职业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的新职业。只要我们及时把握经济发展脉搏,支持和规范新职业发展,就能更好激发经济活力,发挥人才所长,提升收入水平,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