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24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描绘现代农业华彩篇章(全面小康画卷)

程天赐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4日   第 08 版)

  苗再新中国画《红红火火》。

  黄海蓉油画《十里春风》。

  陈健雕塑《袁隆平》。

  黎墨中国画《喜秋》。

  徐苗苗水彩画《新农村系列之一——水蛭养殖》。

  肖丰、吴青油画《青春——马良镇青茶育苗精准扶贫项目纪实》。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迈上了新台阶。行走在神州大地上,美术工作者用妙笔捕捉田间地头新气象,挖掘乡土文化新内涵,展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反映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在以农业为主题的新时代美术创作中,不少作品通过多元描绘,生动反映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取得的成果。

  农田新风光,折射着时代发展步伐,也丰富了美术创作内涵。黄海蓉油画《十里春风》,便以平整连片的土地为主体,通过俯视的视角,绘就了一幅田野风光与农村新居相融共生的优美画卷。通过画面,观者可以想见“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的壮美景象。陈树中油画《2020·扶贫基地的收获时节》,则以充满现场感的描绘,展现了马铃薯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成果。小生产连接大市场。作品将马铃薯生产与运输销售场景统一于画面中,侧面反映“菜篮子”供应充足,以小见大地将乡村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宏伟画卷联系起来。

  近年来,农业加快构建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很多美术工作者以此为着眼点进行创作。像沙永汇版画《玉米工坊·黑土地上的新脱贫》,艺术地表现了东北新农村进行鲜食玉米产后加工的场景。作品以巧妙的构图,将两个叙事场景衔接起来:画面左侧,众多村民正将剥好的玉米进行装箱处理,远处一望无垠的田野喻示着东北优势产区玉米产量稳定;画面右侧,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正在对玉米进行初步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勃勃生机溢于画面。

  渔业转型升级、畜牧业发展质量提升等,也为美术工作者所关注。比如,刘懿中国画《民生工程——舟山鱼篮子》,借助渔民忙着装箱的背景烘托和渔民现场称重的趣味表达,展现渔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吕剑利版画《天山脚下新牧场》,则以粗犷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水草丰美的牧场美景。在对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多彩描绘中,农业题材不断拓展,百姓生活的殷实图景跃入眼帘。

  展现科技兴农新气象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科技兴农的新气象,也点亮了美术创作。很多美术工作者用饱含真情的画笔,歌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描绘新型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广泛应用的场景。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经过几代农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努力,我国现代种业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可喜的成绩,感染着美术工作者。陈健雕塑《袁隆平》,以朴实的手法,塑造了袁隆平蹲在稻田里、专注观察稻穗生长情况的场景。主人公穿着长筒靴,双手轻抚着丰满的稻穗,眼神深情而自信,形象惟妙惟肖,感人至深。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成就,在美术工作者笔下更具张力、意蕴更为悠长。像黎墨的中国画《喜秋》,可谓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的缩影。画面右侧,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向前,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稻秆粉碎还田,一群可爱的鸭子在田间穿行;田野上空,一台农用无人机正在播种作业;远处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汽车往来穿行,画面充满生趣,洋溢着活力。透过作品,观者既可以感受到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又能够想见隐身在农业科技装备后面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智慧和风采。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随着科技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并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徐苗苗水彩画《新农村系列之一——水蛭养殖》便聚焦现代农业新生事物——水蛭养殖。整齐排列的养殖池成为画面主体,远处屋舍俨然、山脉绵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写照。苗再新中国画《红红火火》和肖丰、吴青油画《青春——马良镇青茶育苗精准扶贫项目纪实》,将目光转向大棚种植,通过不同角度的描绘,表现设施农业发展新步伐。这些作品反映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绿色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

  现代农业星火的传递,离不开广大脚沾泥土的科技特派员。赵建平、徐伟灵创作的油画《江苏最美奋斗者——赵亚夫》,表现了赵亚夫专注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奉献精神。田野中,他手拈一株庄稼苗,向围拢在身边的乡亲们细心讲解,乡亲们一边记着笔记,一边露出会心的笑容。一个略显稚气的小女孩幸福地看向远方,预示着乡村未来充满希望。地上一篮熟透的果实,烘托了科技兴农主题。

  彰显绿色发展新活力

  绿色兴农,让农业的生态底色愈发鲜明。在面向大自然的写生中,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绿色交响,激发了美术工作者的创新灵感,一批优秀作品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视觉礼赞。

  有的美术工作者以抒情的语言,展现更加清洁的农业产地环境和更加美好的农村生活环境。比如,陈健油画《金秋鸟瞰》,采用高空俯瞰视角,用大色块概括地表现了上海崇明岛金色的田野。在调色盘般的图画中,优美的生态环境充满诗意,令人向往。柯希仑中国画《党建兴村——乌云山》,通过艺术提炼,以三联画的形式,将乌云山村的有机茶园、有机蔬菜以及平整的柏油路、崭新的民居、物流中心大厦等元素融入同一画面,大面积绿色调的运用,使绿色兴农主题鲜明。

  有的美术工作者以开阔的意境,凸显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成果。在张建国、陈光明、张彦合作的油画《塞上粮仓》中,规整的农田、蓬勃生长的农作物与远处葱茏的林木相应和,既赋予画面韵律之美,又体现了林田相依的生态之美。农业文化遗产,兼具农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多重功能。近年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感于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造就的生态奇观,张路江在写生基础上创作了油画《阳光下的红河梯田》。画面表现了光影下“云上梯田”仙境般的美景,一片片梯田顺山势蜿蜒,农人、云雾、森林交相映衬,农业文化遗产的壮美景象尽收眼底。

  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功能,促使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涌现,既丰富了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振兴的内容,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亮色。周仲铭版画《在希望的田野上》,便生动描绘了农业观光旅游的红火场面,展现了农业绿色发展新活力。

  从农业质量和综合效益,到科技兴农、绿色兴农,美术工作者不断描绘现代农业的华彩篇章。

  (作者为农民日报高级编辑)

  版式设计:蔡华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