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把考古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道路中国梦·追梦这十年⑥)

霍 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8日   第 05 版)

  一件件国宝级文物重见天日,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章,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

  

  1978年,我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踏过雪域高原的荒原雪山,穿越西南山地的峡谷密林,这些年来,我和四川大学考古团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不少考古新发现。在西藏吉隆河谷,我们发现了唐代使节王玄策出使印度时刻下的《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碑刻,成为唐代开通经由吐蕃(今西藏)通往天竺(今印度)这条国际通道的宝贵历史证据;在西藏阿里高原发现的东嘎·皮央石窟群,被盛赞为“高原敦煌”再现人间。在实践中,我对考古工作的认识越发深入,越发强烈地感受到考古工作是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尤其是最近十年,我亲历了中国考古学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创造辉煌的闪光时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件件国宝级文物重见天日,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章,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持续引发关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频频“上新”,离不开考古工作者的贡献。四川大学考古团队全程参与了新发现的三星堆第五、六、七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作为1986年三星堆考古发掘的亲历者之一,我也有幸参与此次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工作。新一轮三星堆考古,采用了当前世界领先的考古装备和多种科技手段,不仅发掘出土了诸如顶尊跪坐人像、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等一批新的器形,还运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出古代丝绸的植物纤维蛋白,在新出土文物保护和修复中运用了先进科技成果,极大丰富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这十年中,我个人也不断奋进。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从教近40年来,我培养的学生在中国考古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默默奋斗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断续写考古新篇,实践着我们“把考古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共同愿景。

  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从一代代考古前辈们的手中接过历史使命,我们未来还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贡献。

  (作者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本报记者宋豪新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