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津田氏船模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田霞——

风樯帆影 内藏乾坤

本报记者 武少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3日   第 14 版)

  走进天津市级非遗项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艺传承人田霞的家中,一艘艘船模风帆高悬,仿佛正在扬帆远航……“这是古代游船,船长1.35米、高1.3米,花梨木做的;这是古代官船,船长1.5米、高1.6米,松木做的……”田霞如数家珍。

  家中阳台,两平方米斗室,电锯、案板、刨子、锉刀等工具摆放整齐,这就是田霞的工作间。精心绘制图纸,用电锯给木材开料,然后刨料、雕刻、组装、油漆、打磨……数十道繁琐枯燥又辛苦异常的工序,田霞却甘之如饴,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

  长在海河边的田霞,从小就喜欢水面上各种各样的船。十来岁就跟着父亲田恩祥学习田氏榫卯工艺和镂空雕刻船模制作技艺。肯吃苦、善钻研的田霞,经过不断地学习、尝试,慢慢掌握了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田氏船模自1867年传承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我的祖上以漕船为业,冬季船舶休业时就尝试把真船缩小,制作仿真船模给孩子们当玩具,这是田氏船模的最初形态。”田霞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田氏船模越做越逼真,亭台楼阁等都能体现,门窗、船帆也能灵动呈现。

  传承源于心底的热爱。田霞经常去博物馆、图书馆搜集与古船相关的图片和书籍,还根据一些古船图片制作船模。20多年来,她用各种木材制作的游船、客船、货船、渔船等达80多艘。“一艘半米长、不做开关门窗的潞河官船,也要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田霞说,船模要依照真船的形状、结构,严格按比例缩小制作,过程相当繁复,制作程序、方法和材料要与真船无异,该有的零件一样都不能少。

  时光飞逝,一个个船模承载的舟船记忆却延续至今。在天津市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一个按照1∶6比例缩微的海河渔船模型放在展厅之中。“这个海河渔船模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的。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样的海河渔船了,我和父亲凭着记忆,按照比例复原了它。”田霞说。

  “田霞拒绝了一些商家量产的提议,在她看来,手工制作技艺才是古代船模的精髓,才是真正要传承保护的非遗技术。”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广凤说。

  谈起船模的未来,50岁的田霞说:“趁着还算年轻,我想把古船做成可以复原的实体模型,留给未来的人,让他们知道河面上曾留下过它们美丽的身影。”

  田霞还经常去高校和中小学讲课,传授非遗知识,讲解漕运文化,教学生们动手制作船模……“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们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未来。我会尽我所能,毫无保留地把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田霞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