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温暖的话语,深厚的期望,给广大科技人才以巨大精神鼓舞。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1234.1万人,位居世界首位,且结构不断优化,39岁及以下人群约占3/4,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性别比例更加趋于均衡。科技人力资源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的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其规模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日益丰富,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科技人才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涌现出大量科技领军个人与团队,不断刷新科技创新高度。我国在《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的排名比2013年上升10位。这其中,既有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也有在实验室、生产车间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既有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科研专家,也有崭露头角、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英才,比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团队就由9名90后组成。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战略高新技术领域,都可以看到中国科技人才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身影。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都更需要科技解决方案。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这需要我们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巩固科技人力资源增长态势,需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聚精会神搞科研。对广大科技人才而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更打开了人生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生逢其时更当奋斗其时。广大科技工作者当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加快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由大转强,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就一定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