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为了让菌草造福世界(逐梦)

钟兆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9日   第 08 版)

  林占熺。

  林占森。

  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

  2021年11月19日上午,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后,很快,林占熺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这背后,有他个人的辛勤汗水,也有家人的全力支持与默默付出……

  一

  2021年春节,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收到一封北京小学生的来信。信中写道:“您发明的菌草让全世界很多人摆脱了贫困,走向幸福……2018年占森爷爷带我参观了斐济菌草项目,让我记忆犹新。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像您一样的科学家!”

  信中的占森,乃林占熺的五弟,已年过六旬,春节期间还在斐济看守菌草基地。78岁的林占熺亲笔给小朋友回信之后,忍不住拨通了五弟的越洋视频。一声“想家吗”刚出口,兄弟二人竟无语凝噎。

  连林占熺都没想到,五弟自1998年跟随自己远赴巴新开展菌草技术援外,在太平洋岛国和非洲一连驻守了24个年头,建起3个海外菌草示范基地,中间只回来过了3个春节。

  这一切,要从六弟占华殉职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林占熺从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科研攻关,发明出菌草技术。他谢绝国外重金买断专利,坚定地将技术用于扶贫。六弟占华研究生毕业后,甘做长兄的左膀右臂,却不幸在扶贫一线遭遇事故去世。

  那些天,撕心裂肺的悲痛,加上菌草技术推广中遇到的种种艰难,让林占熺的心情甚于寒冬枯草、白雪覆霜。深明大义的妻子,搬出他当年留在笔记本上的心语,为他提振精神:“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那是他1966年大学期间入党第二天写下的铮铮誓言。这信念早就深入骨髓,岂能在入党这么多年后退步!

  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哭得好伤心,却也反过来安慰林占熺:“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老百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哪有我们的今天,你六弟算是为国捐躯……”

  出师未捷,先折一臂,林占熺不得不把五弟占森拉来帮忙。彼时,菌草技术尚属新生事物,了解的人少,愿意投身其中的人更少。林占熺只能先发动自家人,向他们面授技术,再携手向社会推广。理解了菌草事业的意义后,林家上下都全力支持。两个侄子更在六叔坟前发誓,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跟着大伯继续打拼。

  1994年,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翌年,又被国家列为援助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2001年起,被中国政府列为援助巴新项目……林占熺要让这株与众不同的“中国草”造福世界。

  1998年7月,林占熺受命率工作小组远赴巴新。一名队员因故无法成行,经组织考察,林占森“替补出场”,从此踏上援外的漫漫征程。

  二

  1998年9月中旬,林占熺一行人完成了在巴新的任务后,订好了回国的机票。此时,中国驻巴新使馆官员却急急忙忙赶来,提出“三个千万”:项目千万不能中断,技术人员千万不要都回去,今后一年四季千万都得留人!还强调,这是国家需要。

  林占熺感到有些为难。专家组成员各有任务,唯一能灵活安排的便是林占森。可把弟弟一个人丢在异国,实在又放心不下。林占森看出了哥哥内心的矛盾,主动表示:“国家利益至上,我留下,也算是替您吧。”

  林占熺一时百感交集,只能殷殷叮嘱:“你能留下最好,但要做好一个人长期坚守的打算。还有,一定要注意安全!”

  凌晨时分,累了一天的林占森正在熟睡,忽被一阵嘤嘤呜呜、时断时续的哭声惊醒。他急忙起身辨听,寻声叩响隔壁房门。

  门开了,只见哥哥林占熺像个难为情的孩子,略带歉意地说:“把你吵醒了。做了个噩梦,没忍住……”

  林占森扶着身子微微颤抖的哥哥坐回床,轻声问:“什么噩梦?”

  “梦见六弟了,他指责我又要把你推下火坑……”

  林占森明白过来了,心里一酸,道:“我不是好好的吗?!”边说边伸手整理哥哥的枕巾,一片潮湿。

  “你现在是好好的,可今后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占森你听好了,你的命就是我的命,可别有一丝一毫闪失!”

  重托在身,兄弟情在心。林占森既感动又振奋,面对留守异国他乡的艰苦与寂寞,他决心已定:不但要坚持下来,还要将援助任务圆满完成。

  翌年初夏,林占熺再次来到巴新,看到被当地百姓取名“中国草”“林草”的菌草一派生机。他发明的“旱稻宿根法栽培技术”也试验成功——那是他代表中国送给巴新的又一大礼。林占熺因此被当地百姓尊称为“极乐鸟”(巴新国徽上的国鸟),他和弟弟的名字还成了当地的村庄、河流、街道名。

  最让他和弟弟高兴的是,菌草技术遍地开花,不少地区的稻米也已能自给自足。巴新人民从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专家、中国人民倾注的大爱。

  三

  2006年,林占熺率队来到卢旺达。每到一国,他都不忘强调:“咱们一言一行里都有国家的形象,都要对国家负责。”

  巴新的项目在8年坚守中已逐步走上正轨,林占森第一时间被调来卢旺达攻坚。这个黝黑瘦削的弟弟啊,在援外工作的风风雨雨中早已把自己锤炼成一颗钉子,哪里艰苦就钉在哪里。

  中国专家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郊建起了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在卢旺达农展会上,中国菌草脱颖而出,一举获奖。卢旺达人民从菌草、旱稻种植技术中受益良多,感动不已:“中国政府是真心帮助我们的,中国专家好样的!”

  协助哥哥完成前期工作后,林占森依旧受命留守。为了让菌草中心如期动工、尽快发挥作用,他不停不歇,累了乏了也不当一回事,直到整个人都站不住了,才被送到医院。原来得了疟疾!4天时间,林占森瘦了10斤。要不是大使馆高度重视,找来有经验的医生紧急处置,只怕凶多吉少。

  林占森一直不敢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怕他们万里之外牵挂。而且,在林占森眼里,哥哥才是真正的“拼命三郎”呢!他清晰记得,有一次,卢旺达豪雨如注,街上空无一人,哥哥却叫项目组穿上雨靴雨衣,去附近的山坡检查种下的菌草并取样测试。暴雨之中,雨衣“难堪大用”,大家都被淋了个透心凉,但情绪依然火热高昂。测试结果显示,防治效果显著!林占熺豪气干云:“这给治理卢旺达水土流失提供了经验,对尼罗河和黄河沿岸的生态治理也有启示……”

  2010年5月下旬的一天,林占熺工作到下午2点多,已经疲惫不堪,第二天还要赶飞机回国,却仍要求弟弟带他去尼罗河源头看看。皮卡车快速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山道时,林占熺心跳骤然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林占森看出不对劲,马上劝说返程。但哥哥吃了药,不容置疑地说:“不,我迫切需要第一手资料!”兄弟二人咬牙坚持,拍了许多资料照片,回到基地已是晚上9点多。此时的林占熺已疲惫至极,一进屋就瘫了下来,被大家扶上床后,一量血压,又升高了。他吃了药睡了一会儿,开始说胡话,口中不住念叨着“回国”。

  凌晨时分,林占熺睁开眼睛,抬腕一看手表,“哎呀”一声,说马上出发,要回国呢。林占森劝:“您都这个样子了,现在也不适合赶夜路。”林占熺却连说几个“不行”,道:“明天必须回去,后天是国际菌草培训班开学式!”匆匆起床出发……

  林占森心疼哥哥,一心只想多做些工作,让哥哥宽心省力些。卢旺达许多政要都知道,“世界菌草之父”把最得力的胞弟留下来当项目组组长。他们也知道林占森多年放弃回国过春节的原因:中国过春节时,卢旺达恰好处在菌草播种和管理的黄金季节,林组长正为此呕心沥血呢……

  四

  到2014年,林占森已援外16年,皆是先随哥哥左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哥哥另辟战场后,他就地留守独当一面。他们二人成了大家眼中“革命生涯常分手”的兄弟战友。

  菌草援斐济,一期接一期。常驻斐济的,除了林占森,还有他的侄子。他们常常是早上7点起床,早饭后就开车到周围农户走访。在斐济总统府负责援外退税的工作人员,一开始不理解林占森为什么每月报那么多柴油退税,到现场了解后方知,项目所在地没能及时提供电力,为了不影响进度,项目组就一直购买柴油用来发电。她动情地说:“林老师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人!”

  此话经大使馆传到林占森耳中,他含蓄地说:“是,林老师就是这样的好人。”他说的“林老师”是指哥哥,菌草团队一直都是这样称呼的。

  大使馆的同志明白过来,笑道:“两个林老师,一对大好人。”

  对于菌草援外事业,林占熺曾开宗明义地说:“如果把菌草技术看作‘鱼’的话,我们在援外中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提供养鱼、捕鱼、加工鱼的一整套产业。”莱索托、南非、中非……一株株青青的中国草,通过他们的手,漂洋过海在异国扎根。人手不够,林占熺的亲人们就成了他最得力的援军,被派往国内外最艰苦的地方。2003年,大女儿林冬梅从新加坡回国助力;小女婿从公司辞职,到黄河旁的沙地种草,一种就是8年……

  2014年9月,已熟悉菌草技术的侄子林良辉驰援斐济。林占熺叮嘱他要向留守当地的五叔学习,多积累一些援外经验。在斐济一个平常的晚上,辛苦多时的叔侄难得在房间里忆苦思甜。林占森忽问:“良辉,你和家里人不会恨我吧?”

  他说的是,多年前他的三哥、也是良辉的父亲从生病到去世,他都不在场,直到第二年秋天回国才知此噩耗。“这不能怪五叔,是大伯让我们瞒着您的。”林良辉说。

  2003年,林占森正和林占熺一起前往福州机场出发援外,忽闻三哥从老家来福州治疗肝病。援外涉及国家声誉不能暂停,他们只能嘱咐家人代为照顾。之后林占森留守海外,十分牵挂三哥的病情,多次打越洋电话问询,春节时还给三哥打了几次电话拜年,可家人要么说三哥还在休息,要么说他去女儿家未归。2004年秋,林占森回国,家人面色沉重地说:“现在可以跟你讲一件事了……”原来三哥已走了一年多!

  这些年,留给林占森的遗憾实在太多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他没法为亲人祭扫。有一年在卢旺达,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教人春愁细细添。他就在住地简单地摆上祭品,祭父母,祭六弟,祭三哥,晚上枕泪而眠,“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有人感慨地问林占森:“您为什么要这么拼呢?”

  林占森温温不作惊人语:“人这一辈子很短暂,能有机会参加援外,为国家做点工作尽点力,很光荣……”

  五

  2018年11月13日,巴新东高地省戈罗卡菌草旱稻示范基地喜气洋洋,林占熺与专家组同百余名巴新各界代表,共赴“福建—东高地菌草一家亲”盛大活动。

  人们记不清“林老师”到巴新究竟多少次了。年近古稀的巴新旱稻种植协会会长回忆往事,几度哽咽:“感恩中国,感恩林老师,我虽然老了,但相信我的女儿与林老师的女儿一样,会继承我们开创的事业!”

  林占熺欣慰中带着谦和:“仰仗后来人,再创新高峰!”

  林占熺多年援外,每每接到任务,都像战士冲锋般一往无前,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这支队伍中,他派遣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就是弟弟占森:参加菌草援外并长驻多个发展中国家,从1998年到2021年,在亚洲、大洋洲、非洲都留下了足迹。当年,林占森刚刚步入不惑之年;而今,他已年逾花甲。

  2021年8月9日,林占森回国复命,跨进自己久别的家。这个家,多年前从老家闽西乔迁时,他是缺席的;长年累月援外,女儿中考、高考前夕,都没有父亲的陪伴;一个个家庭重要时刻,他都因工作而无法见证……有谁知道,多少个皓月当空的异国他乡之夜,他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人不能自已,“欲作家书意万重”。踏进了家门,妻子与他紧紧相拥,林占森感到亏欠家人实在太多,对他们的全力支持实在无以回报。

  任林占森如何低调,林占熺都不忘给弟弟记一大功。他每每感慨:“这些年真是仰仗占森啊!要是没有占森,菌草援外事业要大打折扣。”

  “不不,倒要感谢大哥给我为国效力的机会。”林占森说到这里,望着长兄,真心道:“平时很少向您说谢谢,因为觉得这样太过正式。”

  看到弟弟脸上手上的斑点近年突增,林占熺关切地说:“还得去查查原因,回国了就好好休息。”

  林占森向大哥细述了近期陪伴和“补偿”家人的打算后,看着大哥说:“如有需要,随时听命调遣!”

  兄弟齐心,家国情深。菌草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之路,还在他们脚下不断延伸,再延伸……

  

  图片均为林良辉摄    

  版式设计:赵偲汝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