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寄语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6日   第 15 版)

  科研和科普之于科学,正如鸟之两翼、人之双足,缺其一无以致远。希望有更多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

  我们有责任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黄河水系之复杂、治理之艰难、任务之艰巨,向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黄河行动之中,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原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留柱

  大力加强普及林业及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生态保护意识,发展林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朱清科

  真菌与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使用真菌资源,既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前沿探索,也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和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真菌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高程

  研究鸟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更离不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将鸟类的科研成果实现通俗化表达、做好科普,才能让更多一线保护工作者掌握保护技术,让公众更加关注鸟类、了解鸟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和科学地保护鸟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

  气象科普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文明,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科学需要推广普及,普及也需要讲究科学方法和传播艺术。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

  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而言,科普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保护教育项目,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公众,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美好家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员杨苡

  (本报记者姚雪青、王浩、常钦、吴月辉、杨文明、李红梅、王明峰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