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上海篇)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5日   第 01 版)

  襟江带海,长风万里;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上海考察调研、出席重要活动,5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

  “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总书记的深情勉励,为这座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指明前进方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上海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和担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这是载入史册的重要一幕——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总书记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践行谆谆嘱托,上海精心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充分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把革命旧址、革命文物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演绎出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展品数量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278件增至1168件,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精神谱系的源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上海持续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龙头,梳理出612处革命旧址遗址及纪念场馆,让革命旧址成为党史“教室”,革命文物成为党史“教材”,英烈事迹成为党史“教师”,同时树立起邹碧华、钟扬、吴孟超等一批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群像。

  2021年7月1日,《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实施,通过加强法治保障,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同年,“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被列入上海市16项民心工程。今年,由中共一大纪念馆等策划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原创展览在全国巡展。

  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上海锚定精神坐标,久久为功推进基层党建。

  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

  “当时,我们正在党建服务中心的空中花园研讨交流区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总书记同我们亲切交谈。”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陈静瑶回忆。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希望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从不负重托到继续探索,上海基层党建不断开创新局面。

  陆家嘴金融城有285幢商务楼宇、50多万名从业人员。金融城做到了楼宇党建“布点”、行业党建“连线”、商圈党建“成圆”、区域化党建“划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肖健说:“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3年多来,吸引近百名业务骨干入党,500余名党员成长为企业高管。”

  从村居社区、商务楼宇到新经济、新业态领域,上海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工作,以加强党建促改革发展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上海党员干部回信、写信,从耄耋之年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到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到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全体官兵,都寄予深切关怀,提出殷切希望。

  “跟着党走,生命才更有意义!”牛犇的话,道出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73.4万多名党员赴社区报到,33.6万个楼栋(队组)、249个方舱医院建立临时党组织……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引领全市上下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长期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上海始终坚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勇蹚改革深水区: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如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播下的“种子”,已在20多个省份的自贸试验区茁壮成长,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陆家嘴,30多年前还是一片阡陌农田。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制定实施贯彻落实意见的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等试点政策,实现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重大改革突破,出台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等6部专门为浦东新区制定的法规……一年多来,紧紧围绕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今日浦东,改革开放气象更新:临港新片区建设跑出加速度,总体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已完成90%,基本形成“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一批重大功能创新举措先行先试;“一业一证”改革率先推出并上升为国家级改革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向全国复制推广……

  洋山港建成和运营,为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条件。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时指出,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港未有一天停转。截至5月底,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5.3%。今年前4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35万标准箱,保持世界第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张江科学城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所。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江科学城考察时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为主攻方向,上海近年来更加注重依靠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开工建设,张江科学城完成扩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落实,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上海处处涌动先行者的志气、排头兵的心气、创业者的朝气。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特殊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迭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启动,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4.32万亿元,“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硬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口岸货物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

  走出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垃圾分类、机场客流、河道污染……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当日的城市运行“体征”。分布在浦东新区的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犹如神经元系统一般,将各类数据源源不断传输至“城市大脑”。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做法,要求上海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忆及当时的情形,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仍历历在目,“总书记的嘱托,为我们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好‘城市大脑’指明了方向。这些年,我们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精细化水平。”

  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上海努力走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制定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意见,启动实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形成“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快捷停车助通畅”等11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2021年上线的国内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分分秒秒都在为这座城市把脉、会诊、施治。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让市民和企业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让管理者“一屏观全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海进一步夯实城市治理底座,努力将治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平台已接入公共服务事项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2.26亿。“一网统管”迭代升级,基本建成市、区、街镇三级平台和市、区、街镇、网格、社区(楼宇)五级应用架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汇集72个部门(单位)的220个系统、1202个应用。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面向区域内群众开展服务。

  “古北社区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我们不断创新实践国际社区服务和治理,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党员骨干带头,请热心公益事业、在居民中有威望和办事能力强的中外居民代表担任议事员,构建多维立体的议事网络,为居民提供四大类17项服务内容。”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说。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下沉,推进街镇管理的体制化机制化调整,进一步为基层减负增能。各街镇按照统一模式规范内设机构,将街道工作的着重点由“向上对口”转为“向下对应”;全面成立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下放执法事项423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上海确定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人人”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91岁的老劳模黄宝妹,难忘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与她交谈的情形。黄宝妹说,自己见证了上海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以前黄浦江边都是工厂、仓库、码头,市民靠江住着却见不到江。现在还江于民,走走看看歇歇,真惬意。”

  随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滨水空间实现还岸于民,昔日灰扑扑的工业锈带变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生活秀带,成为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考察时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杨浦、徐汇、虹口、黄浦、浦东等地近年来通过工业遗存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地区风貌,在公共空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架空线加快入地,推进“城市建筑可阅读”,武康大楼等优秀历史建筑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27栋优秀历史建筑走出校园“深闺”,全部向市民开放。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上海市委连续6年开展大调研,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成效。制订出台人民建议征集规定,把群众“想法”变成工作“办法”,把市民“金点子”变成发展“金钥匙”。市、区两级主动征集各类人民建议,并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在滨江绿化带,开花植物占比增加了。”负责杨浦滨江景观项目的章琳琳说,这一调整就来自市民建议。杨浦区把滨江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基层人民建议征集站。

  如今,上海城市公共服务深化拓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民利民,“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养老服务、便民早餐、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等16个实事项目持续推进。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我们的当场办结事项是七大类38项,目前增加到十大类80项,更好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虹口区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辛立萍介绍。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把民生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加快破解“老小旧远”等突出民生难题。市委、市政府把最难啃的“硬骨头”——旧区改造作为头号民心工程,下大气力解决,5年累计改造30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将在今年内历史性得到解决。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就要把勇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作为最有力的行动,把践行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作为最生动的体现,把用好总书记指导的科学方法作为最深刻的启迪,把遵循总书记寄予的谆谆教诲作为最强烈的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本报记者刘士安、李泓冰、姜泓冰、谢卫群、曹玲娟、田泓、黄晓慧、巨云鹏、沈文敏、季觉苏)

  (相关报道见第三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