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用赤子之心歌唱美好时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作更多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12月,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这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戏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我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他也是我从艺道路上的榜样。父亲从小学艺,艺术功底深厚。他在70多年的表演生涯中,不断探索京剧艺术表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怀着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参与创作了川剧《金子》《李亚仙》《江姐》等一批受到人们喜爱的优秀作品。
川剧《江姐》自2018年首演以来,已经演出了80多场,可以说场场爆满。每当剧院响起人们熟悉的《红梅赞》《绣红旗》等唱段时,许多观众都眼含热泪,轻声合唱,现场气氛十分感人。川剧《江姐》如此受欢迎,体现了红色经典跨越时间的生命力,也展现了川剧演绎经典的独特魅力。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早在年少时期,江姐便是我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我读小说《红岩》,唱歌曲《红梅赞》,看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者至坚的信念、至真的信仰深深打动了我。此外,江姐对我来说又有另一重亲近感:红岩故事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我脚下这片土地正是江姐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江姐的敢爱敢恨、刚柔相济正是重庆女性的性格特征。因此重庆市川剧院决定创排川剧《江姐》时,我非常激动,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演好。
为了更好塑造人物,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丈夫遇害后,江姐常常在朋友家中哭泣,甚至过年时也悲从中来,泪流不止。我意识到,彼时江姐不过二十几岁,经过严酷的斗争才慢慢成长为革命者。以往江姐相关的文艺作品,主要表现她顽强的意志,川剧《江姐》在延续前作基础上,把关注点放在江姐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她作为妻子、母亲的柔情与温暖,塑造了一位示敌人以刚、示亲人以柔,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因此,观众对英雄不仅仅是仰视,更能与之共情。剧中第一幕,在朝天门码头,江姐期待见到丈夫彭松涛,心中满是甜蜜;当得知丈夫牺牲时,因为肩负重要任务,她只能掩住嘴背过身去克制自己的情感,耳畔隐约响起彭松涛唱的《红梅赞》;遥望城门上彭松涛的头颅,江姐深深鞠躬,用力将围巾向后一甩,决定继承老彭的遗志奔向战场;狱中的江姐捧着儿子云儿的照片,轻轻地贴在脸上,柔情无限,接着她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战场上,要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孩子而战斗,表情坚定起来;在高潮《绣红旗》一幕中,当江姐和狱友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时,5位革命者手牵一根长绸组成五角星,这时整个舞台铺展成一面红旗,这种写意的舞台表现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沉浸在悲壮而又豪迈的气氛里……排演《江姐》期间,任何闲暇时间我都在练习唱段,唱到动情处,抑制不住泪流满面。我常常想,面对丈夫的牺牲,与儿子诀别,江姐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力量从何而来?如果我是江姐,我会怎么做?排演川剧《江姐》就像是我与革命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让我懂得了革命者爱之深沉与广博。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一名川剧演员,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川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我不断尝试,从2004年与作曲家郭文景合作打造室内乐版《凤仪亭》亮相欧洲,到2012年携新歌剧《凤仪亭》走上国际舞台,获得当地媒体“五星”好评,再到2019年,我在国际电影节颁奖晚会上,演绎新川剧《凤仪亭》获得满堂彩。我欣喜地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喜欢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戏曲。展望未来,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将用赤子之心歌唱美好时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作更多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