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6月02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海门源县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刘雨瑞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2日   第 06 版)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里,满眼绿色、生机盎然。苏吉湾村牧民赵永香,一大早就来到草原自然公园内的祁连山生态牧场挤奶、喂牛。“家门口务工,月收入3500元,年底还有几万元的草场流转费,‘生态饭’越吃越香。”赵永香说。

  “前些年,草原牛羊越来越多,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这几年经过治理,小时候的草原又回来了。”她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祁连山地区,青海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退牧还草、补播改良、草畜平衡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在苏吉湾村,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6年的85%提高到2020年的97%,亩产草量由160公斤提高到297.5公斤。

  2020年,苏吉湾被确定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当地开始探索草原保护和牧民增收共赢的路子,整合13户农牧民草场,成立祁连山生态牧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开展民俗体验、野营露宿等生态旅游项目。赵永香将家里的草场和牛羊流转给了生态牧场,统一管理,定期领分红,既保护环境,又有收益,一举两得。

  当地建起管护员队伍,推动草原生态长效保护。90后贺成武是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管护员,负责查看植被生长情况、捡拾垃圾、修补围栏等。“草原生态好不容易才有了好转,我们一定要把这片土地保护好,让草原更绿更美。”每次巡护,贺成武都格外仔细。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祁连山生态牧场负责人邓香香介绍,近年来游客持续增加,去年牧场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1500万元,“我们将继续提升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延长产业链,扩大覆盖面,带动更多牧民增收致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