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财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PPP,拉动基建稳增长(财经观)

曲哲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30日   第 18 版)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增强PPP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力”,不仅要继续“提量”,还要进一步突出“提质”的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作为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累计入库项目10282个,投资额16.4万亿元;签约落地项目7772个,投资额12.9万亿元,投资领域包括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养老、教育等多个领域,既有打基础、促发展的“大工程”,也有惠民生、补短板的“小项目”,PPP模式已成为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一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也是PPP的重要发力方向。目前PPP管理库内投资额前五位的基建领域投资合计占总投资额的84.7%。未来,增强PPP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力”,不仅要继续“提量”,还要进一步突出“提质”的要求。

  加快完善顶层设计,促进PPP模式规范发展。当前PPP项目在运行管理中,仍然存在政出多门、衔接不畅等问题,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税收、土地、资产管理、产权交易等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应加快相关立法工作,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项目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回报机制、投资平衡机制,解决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健全基础设施项目长期资金筹措、财政投入和项目融资的配套政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PPP模式阳光运行。作为创新政府投融资的一种方式,PPP旨在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杜绝假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举借政府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绩效评价约束力,将项目运行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既遵循市场竞争规律优胜劣汰,也要秉持“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目标导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等统一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推动PPP事业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为地方提供智力、技术支持。由于PPP项目履约周期长,复杂性较高,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影响项目潜在参与方的稳定预期。对此,财政部门在强化监管、守好安全“红线”的同时,应强化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和智力、技术支持。比如,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增强国内人才培养和行业智库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规范对咨询机构、专家等第三方管理。各地政府也应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支持服务、做好信息公开等优化服务,推动PPP项目各参与方形成联动、共赢、可持续发展的PPP生态圈。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应努力用好PPP这一成熟融资模式,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促进公共服务领域供给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