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技术创新优化防疫举措(纵横)

鲍 南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7日   第 05 版)

  手机上一点一划,附近各核酸检测点的位置、排队情况、预估等待时间等信息便一目了然。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联合驻区单位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上线了一款小程序,刚投入使用即赢得一片好评。

  与新冠病毒赛跑,科技加持带来防控加速度。回看疫情防控两年多来,通过技术赋能优化防疫举措的创新比比皆是。从亮“码”出入、见“绿”放行,到健康码、核酸检测记录、疫苗接种情况“三码合一”,化繁为简的出行“神器”,让人员流动安全有序;从云会议,到云课堂,依托5G、在线直播等时兴技术,远程交流互动自如无碍;从AI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核酸检测点地图上线,依托人工智能、实时定位等创新应用,保障了社会生活有序……种种创新虽“微”,却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极大解决了市民朋友和各行各业的急难愁盼,将疫情防控对大家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应然之举,也是凝聚抗疫合力的应有态度。

  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创新。如果说技术是“利箭”,对破解问题有事半功倍之效,那么群众的诉求就是标靶,找准了、瞄对了,才能有的放矢。在这方面,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基层一线其实有着更切身的感触,也有着更大的创新主动性,或优化机制,或技术借力,都更敢想,也更肯干。就拿中关村街道推出的这个排队小程序来说,产品需求由街道提出,中科院自动化所作为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立刻响应,仅用一夜便完成产品。这正是基层社情民意在肥沃的社会创新土壤上结出的硕果。

  抗击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创新在城市治理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照见了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不少现实梗阻。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本身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但在具体操作中也难免遇到城市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壁垒。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突破是一方面,辐射带动是另一方面,面对群众对更高效、更便捷服务保障的普遍期待,能不能通过协调各方、共建共享,最大限度抹平技术鸿沟,加快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效率,就显得异常关键。在这方面,可以调动商业公司、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积极性,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助力城市疫情防控常态化乃至城市治理“提智增效”。

  科技变革的时代,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很大程度标定着城市新的成长坐标。以技术创新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服务的“路子”,是我们攻坚克难、为民服务的法宝。

  (摘编自《北京日报》,原题为《善用技术创新助力防疫“提智增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