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21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文明交流互鉴 梦想同频共振

本报记者 俞懿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1日   第 03 版)

  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文明观,蕴涵着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思考。中国一直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绘就一幅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在多次出访中,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文明永续进步、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精神指引——

  8年前,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精辟指出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首次向世界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

  3年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去年,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时,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

  今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充分体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而努力的历史担当。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

  “中国与我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蔚蓝的东非海岸,述说着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

  位于印度洋西岸的蒙巴萨,是肯尼亚发现中国古瓷最多的地方之一。从有上千年历史的瓷盘瓷碗,到随近代海运贸易而来的瓷盘花瓶,来自遥远东方的大量瓷器,如今都被收藏于蒙巴萨的耶稣堡博物馆,讲述着中非人民世代友好的动人故事。

  在蒙巴萨,文明凝聚着历史,也连接着未来。今年1月,万顷碧波之上,中方承建的蒙巴萨油码头项目顺利竣工。这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油气装卸码头,将为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眺望着远处离岸式泊位和输油管道设施,多次视察该项目的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感慨万千:“我经常被问及为何肯中合作如此密切,我告诉他们,因为中国与我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国从不居高临下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正是非中合作的独特之处。”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蒙巴萨的故事,正是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中国文明观在国与国交往和具体实践中的生动写照。

  “对话可以促进平衡,中国文明是和谐与平衡的文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中国的文明观浸润于几千年古老东方大国的卓越智慧,根植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照亮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

  今年4月,在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上,非盟驻华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非中文明交流互鉴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成为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五大支柱之一。

  委内瑞拉发展和新兴经济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安德丽娜·塔拉森表示,对拉美国家来说,中国是繁荣经济体、制造业供应商,也是拉美地区重要外资来源国。拉中关系建立在真诚信任的政治关系、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基础上。

  “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面对不时沉渣泛起的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面对组建“价值观同盟”、大搞集团政治、挑动意识形态对抗等行径,各国应该如何作出正确抉择?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方明确提出加强交流互鉴的4点主张,成为在历史十字路口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思想灯塔。

  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中心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格特·舒勒表示:“中国方案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尤其重要。”

  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中国这样强调世界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一系列中国举措、中国行动,凝聚起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中方提出要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对话,继续推进妇女、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方建议要积极考虑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继续推进文化、旅游、智库、媒体、妇女等领域交流,使双方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相融;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表示愿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在华举办非洲电影节,在非洲举办中国电影节。举办中非青年服务论坛和中非妇女论坛;

  中国已与新加坡、巴基斯坦、韩国、伊朗、老挝、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签署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

  …………

  “中国的发展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佩里莫尼如是说。从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断搭建新的平台,为促进世界开放包容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大势,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光芒熠熠生辉,我们终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