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0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这个课堂,我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8日   第 03 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农用动力机械在中国农场的应用。这节课,我们请几位同学讲讲农用动力机械在自己国家使用的情况。奥西里·莫雷克,请给大家展示一下你调研的情况。”

  “在非洲,农业是不少国家的基础或支柱产业。当地有面积很大的农场,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管理和实操人才普遍缺乏。在我的祖国博茨瓦纳,农业现代化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江苏大学学生宿舍里,博茨瓦纳籍管理学博士生莫雷克准时打开电脑,连上网络,接上麦克风。屏幕另一端,学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魏胜利坐在工作室,结合生动的课件,在线讲授《现代农用动力机械》课程。

  这是由江苏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国际培训项目,授课从今年3月底持续至8月底。除了在江苏大学校园就读的留学生外,还有来自巴基斯坦、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8个国家的105名学生同步在线上课。

  翻开莫雷克的课表,记者发现,培训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农业耕种、田间管理、节水灌溉、谷物收获、园艺维护、食品加工与农产品质检等众多知识。“培训项目注重互动与交流,经常通过小组任务和调研讨论等方式让我们加深理解。在这个课堂,我收获满满!”莫雷克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知识点:“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高压共轨喷射技术在非道路用柴油机上的应用,与传统增压柴油机相比,这种技术让燃烧效率提高8%,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噪声下降15%。这项技术在中国已很成熟,但在非洲国家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空间。”

  “中国用自己种出的粮食养活了14亿多人口,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莫雷克坦言,参加培训是为了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学成后他要从事农业工程管理,将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带回博茨瓦纳。

  和莫雷克一样在“云端”上课的,还有远在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瓦卡尔·阿克拉姆。阿克拉姆既是一位农场主,也是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农业机械与动力系的讲师。在他看来,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知识、能源节约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都至关重要,“中方提供的这个项目课程与时俱进,十分实用,将有助于农机研究者、制造商以及操作者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等问题”。

  “近5年来,学校已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训1400余名农业技术人才。本次培训作为‘升级版’,新增了技术创新与实操应用,提升了培训实用价值,也更契合外国学员需要。我们将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与力量。”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