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高照,一路来到四川苍溪岫云村。山里的春天寂静,却亮堂得很。举目四望,一树树的花朵约好一般,齐齐绽放。浅粉、淡红,点缀山上,连接山下。
李君笑吟吟看着我走上小山坡。他说:“昨天这桃花还是花苞儿,今天一早就开了呢。”
放眼一望,春天的田野到处生机勃勃。山上建起了建材加工厂,掩映在绿树丛中,附近40多名村民在厂里务工忙碌;猕猴桃大棚里,毛茸茸的猕猴桃苗长势喜人,10多名村民正在施肥;绿茵茵的麦田,在阳光里泛着阵阵绿波。
李君25岁开始任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已经12年了。他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心里一直纳闷:他担任支部书记,怎么干得这么有声有色?
交谈中,他说起了决定回村里任职的那个夜晚。冬天的冷风一个劲儿地往屋里灌,他和母亲围坐在火堆旁。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娃儿呀,爹妈砸锅卖铁供你读书,就是想让你到城里去,不用再像我们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可你,咋就回来了?”当年,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毕业后他成了大城市里的白领。父母很是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了一阵子。
母亲流着泪说:“娃儿呀,你咋要选择这条路啊。”李君的脑海里,却一遍遍闪现着父辈们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的情景……他握着母亲的手说:“村里的事总要有年轻人来做,才会有希望啊!”
他当上村支书后,村里有一阵议论。有人说:“太年轻,怕是办事不牢。”但也有人说:“只要把村里的路修通,就信他!”李君知道,要干事才会赢得群众信任。
要修路,钱从哪里来?李君说:“没有钱,我来找!”2010年刚上任的那半年时间里,李君四处奔波筹钱。他跑了全省10多个富裕村。8000多公里行程,为了省钱,他从没坐过卧铺。遇节假日,硬座都没有,他就在过道里站着,一站就是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他就从兜里拿出村里的介绍信看看。看着那红彤彤的印章,就好像看见了乡亲们沉甸甸的嘱托,身上不由添了几分力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君筹集到85万元资金,再加上国家的配套资金支持,村里修成了6公里的水泥路。
通车典礼上,鞭炮声中,李君流下了眼泪。他的父母也哭了,村里许多人都哭了。他说:“那时候,还真体会到了办成一件事的艰辛和喜悦。”
开弓没有回头箭。村里的路通了,怎样才能把村里的青山绿水好空气,变成群众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他跑到成都学习,发现城里消费者对农村的生态食材需求旺盛,可是没有可靠渠道购买。正好村里有好食材,正愁没顾客,何不把城里人请到村里来看看?
他先是拎着食材上门推销,和社区沟通,一家一户按门铃。他又去街上散发宣传资料,站在人流最多的闹市街头,一张张地发。一天发出去几百张,能有10个电话打过来咨询,李君就高兴得不得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3月,村里成功开展了第一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现场来了10多家企业、50多个爱心家庭,总计认购了50多万元的农产品。村民个个笑开了花,大家还是头一次见这么热闹的场面。
2015年的11月,李君为村里忙碌奔波时,遭遇了车祸。肺受损,肋骨断了6根,他只在医院住了13天,便要回家。妻子心疼地说:“不要命了?”他嘿嘿一笑,还是回到村里忙起了工作。
2016年,岫云村的扶贫体验餐厅在成都正式开业。新鲜的蔬菜可以现吃,也可以买走。食材来自岫云村,餐厅的工作人员也来自岫云村。一年下来,岫云村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市场。
现在,李君又在为乡村振兴忙碌着,建现代农业园区。200亩有机猕猴桃已经挂果,300亩有机鱼塘有了收益。他还打算将体验餐厅开到广元等城市……
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生机盎然。这时,一位村民打来电话,家里新修房子,请李君帮忙看看。他挂了电话,便骑上摩托车赶去了。
看着他的蓝布衣衫随风飘动,我的心底生出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