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志愿精神温暖你我(民生观)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6日   第 14 版)

  志愿者们的善心善举,犹如一道光,照亮人心,温暖社会

  

  最近,一名志愿者的事迹,温暖了很多人。

  来自江西南昌县的沈继奋,右手残疾,却在5年前加入了赣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无论是抗击新冠疫情,还是参与文明劝导,她都活跃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迄今为止,已经服务数千小时。她的背影,被网友们誉为“最美身影”。

  在沈继奋看来,虽然身有残疾,但自己的心是健康向上的。在和志愿服务队员们的团队合作中,她不仅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份朴素的善意和行动,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最好的诠释。

  其实,如沈继奋的经历一样,做志愿者,未必要干惊天动地的壮举,日常生活中的邻里互助,过马路时的爱心搀扶,寒冬里的捐衣捐物……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生活细节,一样润泽人心。而且,不避琐碎,更能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持久化。日久天长、聚沙成塔,对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大有好处。

  社会各界正在用各种方式,对志愿者给予鼓励和关心。说起鼓励,有时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比如一些力所能及的保障,困难时上前推一把的助力,或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感激的眼神,这些都能让志愿者感受到“善人者,人亦善之”的暖意。

  志愿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大力提倡和肯定的同时,很多地方在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怎样更有效地提升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如何将志愿精神变成城市文明形象的品牌。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城市将志愿服务变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助力,通过积分兑换、奖励表彰等各种方式和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近年来,志愿者越来越多地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的善心善举,犹如一道光,照亮人心,温暖社会。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