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激励与支持优秀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让美好蓝图落地,让故乡真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地方
“近年来顾家台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干劲也越来越足了。”说起自己包联村庄的发展现状,曹建平满脸笑意。
曹建平是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的包村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顾家台村的发展,一度让他愁眉不展。愁什么?想发展,缺人才。村干部平均年龄60多岁,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老曹想在村里搞点活动、做些项目都缺帮手。
前些年,他动员村里的年轻人返乡,却被反问:“回乡能干啥?”老曹无言以对。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要产业没门路,要发展没机会。与其在村里种地,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年轻人都有类似想法。
后来,县里发展扶贫产业,把农户的责任田集中流转,引入专业公司发展大棚香菇,统一提供菌种、技术,还承诺以保底价收购;接下来,县里引导农户承包大棚增收致富,香菇大棚渐渐成了规模,一些在外做生意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当时,村里的年轻人顾锦成返乡承包了4个大棚,当年收入10多万元。见他尝到了甜头,返乡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产业兴,人气旺。顾家台村有山有水,夏季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老曹又带着村民把闲置的农房改造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昔日冷清的小村渐渐热闹起来,顾锦成发动外出的同乡回来看看——顾家台还是那个台,唱的“戏”却不一样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需要人才支撑。为此,老曹找专家、跑政策,千方百计寻找发展出路,培育人才成长的土壤。去年,村两委换届,作为致富带头人,顾锦成当选村支书。另有两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村当了村干部,5名村两委成员里有4人都是80后。年轻人脑筋活、想法多、闯劲足,在20名返乡青年的带动下,顾家台村发展驶入“快车道”。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也要留得住青年人才。而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产业兴旺是基础。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主动对接市场,让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戏”好要靠“唱戏人”,只有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引导、激励与支持优秀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让美好蓝图落地,让故乡真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地方。
(作者为本报河北分社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