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世界上很少有哪条河像黄河这样,裹泥卷沙、桀骜不驯、复杂难治。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水旱灾害多发,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矛盾突出,生态脆弱。与此同时,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全国12%人口、17%耕地的用水需求。“黄河宁,天下平。”可以说,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越是难治理,越考验能力,越需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从修建水利工程、守护堤防大坝、运行闸门泵站,到治理水土流失、攻关科技难题,数不清的工匠奋战在大河上下。抢险救灾,他们“不畏难敢担当”,哪里有危险就冲到哪里;工程管护,他们“偏毫厘不敢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生态保护,他们“干一行专一行”,几十载如一日在野外奔波。正是在一名名工匠的不懈努力下,万里长堤守护安澜,源源清水润泽沃野,绿色成片绵延两岸,治水患、兴水利、护生态,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旱灾害防御、生态环境保护、人水和谐共处都面临新情况。啃下“硬骨头”,迎接新挑战,更要弘扬工匠精神,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把自身锻造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黄河工匠。
人才治黄、科技治黄正不断推进。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紧紧围绕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等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相信在包括“黄河工匠”在内的黄河治理者的努力下,一定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