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空前承压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如何相处?两国专家学者认为——

美国应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

本报记者 胡泽曦 张梦旭 李应齐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 16 版)

  当前,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不断蔓延,国际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不是反躬自省,想方设法停火止战、劝和促谈,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尽责,而是继续拱火浇油加大和解难度,甚至企图利用危机转嫁矛盾,无端对中国进行种种抹黑打压,在亚太地区制造隔阂、对立和不安全。美国的种种行径,暴露出赤裸裸的冷战思维和处理对华关系时的错误思路。

  大国之大,在于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重大责任。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空前承压的背景下,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应如何相处?如何引领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中国学者和秉持理性务实观点的不少美国学者认为,中美两国都从过去40多年的交流合作中受益匪浅,为这种合作设置障碍只会造成破坏作用。美方必须摒弃错误思维,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展现责任和担当,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因担忧丧失全球优势地位而反对对华接触政策,“这是非常狭隘和短视的”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散布一系列谎言,制造“中国需为危机负责”的假象,并试图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相提并论,为“以台制华”寻找借口。美方言行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进一步破坏中美互信与合作。

  “美国一再煽风点火,大搞‘胁迫外交’,让其他国家为美国的错误埋单,并借机打压中国。这表明美国丝毫没有从其过去的错误外交政策中吸取任何教训,看待世界依然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认为,美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举动说明,美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本质就是制造对抗。“美国利用俄乌冲突在世界上制造分裂,妄图将中国塑造为西方的‘共同威胁’,以最小成本纠集盟友加入与中国对抗,进而维护美国的霸权利益。”

  本届美国政府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并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然而,美方的这些承诺始终飘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

  美方不断给中美关系制造矛盾,与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密切相关。美国“公平观察者”评论网首席战略官伊萨克森近日撰文指出,美国一些人希望开启对华“新冷战”,将“塑造敌人”视为维持所谓“自由主义秩序”的关键。在这些人的逻辑里,对“敌人”的恐惧可用于转移美国公众对收入不平等、疫情蔓延等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发出警告,美国一些人单纯因为担忧美国将丧失全球优势地位、不再能单方面为所欲为,就反对对华接触政策,“这是非常狭隘和短视的”。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鲁·内森指出,美国政客针对中国制造恐慌、炒作威胁,将使美中关系更难管理。

  遏制中国将使美国与其伙伴更加分裂,削弱自身声誉,是“国家自残行为”

  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准确把握中美关系走向,必须看到两国利益交融的时代现实,必须看到两国人民渴望交流的真诚意愿,必须看到国际社会希望中美关系保持健康稳定的普遍共识。

  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202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7500亿美元,双向投资接近2400亿美元,7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现实充分说明,中美利益深度交融,意识形态差异不能定义双方关系,执意发动对华“新冷战”只会造成一损俱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何瑞恩在“全球亚洲”网站撰文指出,用冷战类比定性当前美中关系是错误的,搞意识形态对抗将削弱美中在应对全球挑战上的合作前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约翰·伊肯伯里认为,遏制中国将使美国与其伙伴更加分裂,削弱美国自身声誉,是一种“国家自残行为”。

  亚太地区不是“角斗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试图通过强推“印太战略”,制造地区紧张,挑动对抗对立,引发地区国家广泛担忧。防止冷战思维在地区回潮,拒绝在大国间选边站队,是地区国家的普遍愿望。“全球所有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和美国建立积极和建设性的关系,”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的这一观点非常有代表性。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地区合作的赋能增效作用逐步显现。事实表明,融入开放合作的潮流,才能为地区和平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副教授泽内尔·加西亚看来,印太地区正为全球经济提供驱动力,美国的“印太战略”还依赖几十年前的假设,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环境。

  隔绝脱钩不是“可选项”。近日,美国青年学生踊跃参加与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天地对话”;参加哈佛中国论坛的各界代表共议中美关系前行之道;纪念飞虎队80周年历史图片展帮助年轻一代重温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尽管美方一些人处心积虑渲染“中国威胁”,但加强交流对话才是民心所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傅立民强调,美中两国都从过去40多年的交流合作中受益匪浅,为这种合作设置障碍只会造成破坏作用。

  全球领导地位靠的不是赢得所谓大国竞争,而是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世界既然走出了冷战,就不应再降下铁幕。美方应该承担大国责任,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恢复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阮宗泽指出,“中美两国在许多议题上合作潜力巨大。双方有效推进合作,尤其需要美方改变思维、与时俱进,不要总抱着零和博弈的思维,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待问题。”

  美国学者也认为,美国对外政策必须回归现实和理性。玛卡莱斯特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安德鲁·莱瑟姆在《国会山报》撰文分析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弊端时指出,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冷战后出现的所谓“单极时刻”已成为过去,美国政府应基于政治现实而非“怀旧情绪和条件反射”制定对外政策。

  今年是中美“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回望历史,中美以求同存异精神处理两国差异分歧,打破了两国之间的长期对立和隔绝,改变了世界历史。今天,中美关系要走出困境,同样需要以沟通对话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刁大明指出,中美存在差异分歧是客观事实,如何应对考验两国的智慧与担当。双方应汲取历史经验,进一步加强各领域沟通,有效管控分歧,确保双方关系保持稳定。

  相比50年前,今天中美关系的全球影响更加突出,双方理应承担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指出,美中都面临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大流行病等共同威胁,打造更加积极、更具建设性的美中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何瑞恩认为,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看来,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全球领导地位靠的不是赢得所谓大国竞争,而是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