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青年袁小梅——

发展养蜂产业 帮助乡亲致富(我们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 程 焕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8日   第 07 版)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

  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归来,延续儿时梦想

  2018年,袁小梅回乡探亲,发现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留在村里找不到赚钱门路,袁小梅的父母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到县城打零工。“辛苦半辈子了,还要出去奔波,我不忍心他们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她产生了留在家乡创业的想法。

  彼时的贵州,把产业扶贫定为主攻方向,提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大山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们村的山上,到处是花花草草,不正是养蜂的好地方嘛!”当个“养蜂人”,这个儿时梦想,此时涌上心头,袁小梅决定把这份惦记已久的事情做成事业,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创业,从零开始打拼

  流转土地,购置蜂箱,引进蜂种……在父母和姐姐帮助下,袁小梅的养蜂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养蜂是门技术活,不光要摸清蜜蜂的生活习性,病害预防、蜂蜜提取等也都马虎不得。上网查、买书籍,虚心请教老蜂农,袁小梅发现,只要钻进去了,养蜂没有想象那么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小梅的350箱蜂苗长势不错,到年底就收获了1000多斤优质纯天然百花蜜。舀一勺新蜜入口,袁小梅仿佛尝到幸福的滋味。

  开拓,共创甜蜜事业

  老乡们很纳闷:也没见袁小梅去赶集叫卖,可蜂蜜却成车往外拉,很快销售一空。原来,她凭借以前的城市客户资源,再加上在电商平台上精心运营,让自家的蜂蜜顺利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

  袁小梅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继续发力线上销售,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应该让大家伙都参与进来,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袁小梅开始发动老乡们一起养蜂。

  目前,袁小梅除了打理自己的养蜂基地,还与全县13家养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县里也表示会在贷款方面助力袁小梅将产业做大。“现在养蜂已成为一项富民特色产业,覆盖到了全县各乡镇,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该采哪个成色的蜜,采好之后如何包装等,袁小梅都会给大伙做示范,确保大山里的“土蜂蜜”质量标准统一。

  “这茬春蜜只够满足去年预定的订单,有了老乡们给我做后盾,今年可以大干一场!”袁小梅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