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高弹性电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

浙江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陈丽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8日   第 10 版)

  今年1月5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创新推出“一键响应”需求侧管理模式,通过深化应用新技术,推动实现电力保供的精细化、数字化。国网浙江电力以高弹性电网建设为载体,通过资源集聚、数字赋能、机制突破等方式,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推进源网荷储互动升级

  去年11月,浙江省首个“光伏发电+熔盐储热+液流储电”项目在杭州市钱塘区西子航空园区投运。该项目建有容量6兆瓦的屋顶光伏电站,装有年消纳电能974.4万千瓦时的熔盐储热装置和容量400千瓦时的液流电池,通过源网荷储互动,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5吨。

  正如这个园区内部的高效清洁运转,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电源、电网、负荷、储能间的协同互动,也离不开能源供给、配置、消费、技术、机制等方面的深入融合。

  在能源供给方面,浙江依托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提升清洁能源入浙能力,并助推本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2021年浙江全年新能源发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

  在能源消费端,浙江通过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推广电气化,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研究提高能源消费效率的举措。

  在浙江各地,工厂、商场等用电客户正越来越多地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与电网互动。2021年浙江全省储备客户侧削峰响应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超过4万户客户参与了电力需求响应。

  为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弹性,浙江正加快应用电网弹性智能发展、氢电耦合、动态增容、分布式潮流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打造高弹性电网,推动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

  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调各方参与和联动。浙江在能源供给、消费等多侧发力的同时,还着力以精细化方式推动能效提升。

  聚焦数字化改革,浙江正持续完善低碳循环导向的体制机制,推动能源关联环节和领域形成广泛联系的价值共同体,助推全社会从“控能”转向“控碳”,促进全社会能源共用、清洁共享、生态共建、责任共担。

  在宁波梅山,国网浙江电力创设了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国际认可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

  在湖州,国网浙江电力又推出了基于国网能源云的“工业碳效码”,有利于更好地评价企业碳排放水平。

  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实践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新要求,赋予了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的内涵。国网浙江电力此前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力争形成一个总体框架,十大专项行动率先突破,百个县级样板全域覆盖,千个应用场景发挥效用。

  目前,杭州萧山、嘉兴尖山、宁波泛梅山、丽水全域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绍兴镜湖多能耦合直流配电等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正在浙江加速推进。

  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新能源装机将比“十三五”末实现倍增,电量全额消纳。新能源到2030年将成为装机主体,到2050年成为电力供应主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