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西组建200余支护渔队,定期开展监测、巡护、救助——

鄱阳湖中邂逅江豚

本报记者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7日   第 14 版)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静静的鄱阳湖面,映照出一片天光。“出发!”詹柏山带着护渔队,迎着刚刚升起的朝阳,下水巡湖。

  这里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畔。从岸边远眺,一眼望不到边。近年来,江西成立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组建了203支护渔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江豚巡护救助网络,定期开展长江江豚专项监测、巡护、救助。今年3月,记者跟随一支护渔队,在鄱阳湖中邂逅了江豚。

  詹柏山家四代都是鄱阳湖渔民。打记事起,他就开始学习水上的生活技巧:捕鱼、编网、晒网……吃在船上,住在船上,以船为家,以湖为生。“但是后来一些年,鱼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少。”他说。

  2008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江豚研究,找到了詹柏山协助工作。从那年开始,护豚成为詹柏山日常捕鱼之外最重要的工作。

  搁浅的、误入渔网的、受伤的……每一年,詹柏山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江豚救护工作,渐渐成为一名江豚救护专家。“有些江豚误入浅水处吃鱼,水干了江豚就会搁浅。遇到这种情况,先要看水面大小、水多深、江豚大小,从而决定需要调用多少人。用大眼网慢慢靠近,避免大声吆喝惊动江豚……我们研究出了一系列手势来沟通。”詹柏山介绍。

  詹柏山伸出双手,黝黑的手上,指甲剪得整整齐齐,每天修剪指甲,是救助江豚的必要工作,“江豚皮肤最滑嫩,不能受伤,否则容易感染。”

  2020年,鄱阳湖全面禁渔,詹柏山上交了自己的两条渔船,让已经成为渔民的儿子上岸打工,自己则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江豚保护工作中。与他一起的,还有昔日同为渔民的6位好友。

  巡湖船里,锅碗盆灶一应俱全。“过去吃喝在船上,如今还是一样。”同船的渔政工作者魏敏介绍:都昌的湖岸线300多公里,需要巡护的水面85万亩,一年护渔队得有300天左右在湖上。

  自全面禁捕以来,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回收渔船2850艘,销毁网具179.92万公斤。同时组建了13个乡镇护渔队,利用无人机、天网系统等信息装备进行管控,全面开展鄱阳湖巡护检查工作。全县9611名渔民“洗脚上岸”,顺利转行。

  行进间,船员突然招呼:“看,江豚!”循声望去,只见前方湖面上,两只江豚的身影倏然一现,立刻消失在水中,只留下圈圈涟漪。不一会儿,另一个地方再次跃起一只。据介绍,近三年,江西已累计帮助7头搁浅遇险江豚重回鄱阳湖。

  不仅是久违的江豚越来越多,4月初,江西省水科所专家在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发现了当地近10年未见的鳤鱼。据介绍,鳤鱼的再次发现,也反映出鄱阳湖生态系统在慢慢向好。此外,鄱阳湖还发现了大量刀鱼群,再经过两三年的繁衍,刀鱼数量将稳定增加。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