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电视节目量质同步提升——

为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李 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31日   第 20 版)

  图①②③④分别为节目《思想的田野》《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我的青春在丝路》海报。
  资料图片
  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坚持主流价值引领,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的责任担当,也是节目创作过程中的“必答题”。

  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是电视节目的题中应有之义。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百姓故事,让他们成为主角,正为电视节目注入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

  

  《思想的田野》《时间的答卷》《中国考古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我的青春在丝路》……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题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正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系列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的电视节目,在创新中提质升级,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增强艺术品质、提升制作水准,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主流价值引领的重要力量。

  理论类节目讲述生动,让理论成果入心化行、出新出彩

  坚持主流价值引领,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的责任担当,也是节目创作过程中的“必答题”。

  电视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责任和使命重大。电视节目应当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娱乐化倾向突出、缺乏实质内容表达的作品,注定会失去观众。越来越多电视节目强化价值引领、丰富文化内涵、创新内容形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理论类电视节目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重大理论进行解读传播,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的作用。现在,不少理论类电视节目锁定年轻受众,以“理论+”为路径,在主题挖掘、模式创新、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寻求突破创新。多家省级卫视联合制作的节目《思想的田野》走进田间地头、城市街道和工厂车间,以“寻访+解读”的方式,发现故事、阐释思想、讲述理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东方卫视节目《时间的答卷》以电视化、艺术化形式演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创新的影像表达与互动方式,再现历史场景,反映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的壮丽图景。安徽卫视节目《理响新时代》打破传统理论类节目的线性表达,让党史解读耳目一新、党章领读温故知新,实现表达上述评相扣、结构上点面相连、观感上情景相融,进一步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学习达人挑战赛》等节目运用电视竞答的形式,为观众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着力打造充满朝气、别开生面的“年轻态”党史公开课。这些节目在保证理论与史实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追求青春气质,以鲜活清新的风格、可亲可近的叙述、细节生动的故事,使理论成果入心化行、出新出彩。

  文化类电视节目从“清流”到“潮流”,朝着纵深性与创新性方向发展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以诗词、文博、音乐、舞蹈、戏曲等领域为重点,借助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场景设计和视觉效果,通过多元艺术手段,让具象而直观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别样神韵,焕发勃勃生机。文化类电视节目从“清流”到“潮流”,正朝着纵深性和创新性方向发展。

  文化类电视节目频频“破圈”,得益于创作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会”系列节目,聚焦汉字、成语、诗词、地名、国宝、考古等领域,为观众奉献一场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热播六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持续为受众提供知识,让更多观众成为中华诗词的忠实粉丝,掀起“全民读诗”热潮。《中国考古大会》在借鉴考古工作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首次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模拟再现考古现场,充分运用视听技术,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彰显中华文化之美。节目成功塑造并沿用了多个文化创意,如漫画版、古代版等“唐小妹”的形象已应用于口罩、月饼等多个产品中,在全媒体矩阵的传播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演绎加入了更多年轻化元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命力。近年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最美中轴线》《万里走单骑》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正是源于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将泛黄的故纸堆、博物馆展示柜、历史文化遗产遗址里沉淀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时代气象。

  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是电视节目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朗读者》第三季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这份来自远方的诗意,被观众称为“宇宙级的浪漫”。《上线吧!华彩少年》以“国风创新演绎”为立意,展示青少年眼中的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一堂好戏》深入挖掘中华戏曲文化的时代内涵,让青少年继承弘扬传统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电视节目聚焦百姓生产生活,传递温暖、美好与正能量

  电视节目发挥类型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当代中国火热现实生活的题材富矿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找到社会生活、百姓情感与节目表达的交会点。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百姓故事,让他们成为主角,正为电视节目注入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

  一些节目以具有大众性、人文性话题为切入点,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和场景,进一步贴近日常生活,使受众产生强烈共鸣。如,浙江卫视节目《奔跑吧·黄河篇》密切结合黄河流域风俗民情,以贴近百姓情感为发力点,以鲜明主题和沉浸体验为闪光点,增加与当地观众的互动,传递温暖、美好与正能量。

  一些节目聚焦百姓生产生活,使百姓不仅成为文艺的观赏者,也成为参与者和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为增强节目吸引力,节目创作者把录制场所设置在田间地头、社区学校、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金100秒》等节目为有梦想、有才艺的百姓圆梦,将镜头对准那些奋斗不息的人们,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采、新面貌。

  一些节目着力体现专业领域中专业人物的独特风采,展示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和奋斗力量。这类节目大多摒弃“户外竞赛”“棚内展演”的传统模式,让专业人士成为推进节目叙事的主角。如湖南卫视节目《舞蹈风暴》为舞台艺术的大众传播开辟新途径,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知识与审美的诉求。

  观照现实生活,传递温情与友爱的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湖南卫视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以青春态表达,表现“一带一路”倡议时代背景下的青春故事,是运用视听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时代精神的积极探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着我》、北京卫视《我想见到你》等公益性质的节目逐渐成为电视荧屏新风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期待涌现更多讲导向、有品质、贴近生活、关切现实的优秀电视节目,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中发挥引领作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为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