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要树立大食物观”,这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思远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下一阶段,要通过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要树立大食物观”,这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思远虑,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战略擘画。
食物产得出、供得优、供得多样,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新阶段,践行大食物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吃得多样、吃得营养,小餐桌需要大食物
百姓餐桌,悄然变化。
揉面、擀皮、包馅……周末午后时光,河南省正阳县真阳街道的王国林一家人围坐一起,包起水饺来。“素的、肉的全都有哩!”王国林一边熟练地包水饺,一边介绍,“韭菜鸡蛋、胡萝卜、荠菜虾仁,满足了家人的不同口味。”
欢声笑语中,在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的“幸福食堂”里,志愿者们为老人们端来餐后“下午茶”——煮熟的切块雪梨。一周的菜谱上,除了肉类、蔬菜供应,每天的水果不重样。“我们专门咨询了医生,设计了适合老年人的果盘子。”阮家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说。
大食物,需要食物品类更丰富、结构更优化。
数据显示,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应对旺盛的食物消费需求,在装满米袋子的同时,肉盘子、菜篮子、果盘子也要供应给力。”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现青说。
肉蛋奶等农产品都需要粮食来转化,大食物观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多样。
黄现青介绍,目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呈现多元化变化趋势。总体看,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上升。分类看,蛋类供能比平稳波动,畜禽肉供能比下降,鱼虾类供能比上升。
大食物,需要食物满足多样化需要、个性化需求。
临近中午,江西省遂川县的郭女士,又收到县城轻食店老板微信推送的轻食餐菜单。郭女士说,这两年县里开了不少轻食店,低脂低热量的轻食餐很受欢迎。
食物需求侧的变化还体现在预制菜、半成品净菜的火热上。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一头连接产地田头,一头连接居民餐桌,适应消费者多元美食需求,吃得好,吃得健康。
“预制菜的‘中央厨房’生产方式,顺应大食物发展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定量化生产,预制菜肴精算出营养素含量,支持多样菜谱搭配,满足了个性化营养需求。
用好江河湖海林草,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融融春光里,江西省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赤松茸种植基地,一朵朵圆润肥厚的赤松茸成群成簇地从松树林地里冒出地面,长势喜人。“一年亩产650公斤左右,收入超3万元。”村民李君明说。
大余县现有林地1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4%。当地探索向森林要食物、要出路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县里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有500余家。
发展大农业,才有大食物。践行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森林中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种子、果实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向森林要食物的潜力巨大。目前,全国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超9000亿元。
践行大食物观,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在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鱼丸”门店吸引了不少食客。去年,福州市鱼糜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海边船厂里,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1号”正在火热建造中。
“海洋中可供食用的鱼、虾、贝、藻等食物不下几千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童桂荣说,近年来,福州市致力于打造“海上粮仓”,淡水养殖向高效生态转,海洋捕捞向远洋转,水产加工向精深转。2021年,福州市水产品总量为297万吨,渔业产值达631亿元。
践行大食物观,要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菜园像工厂,菜地没有土,管理靠电脑……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棚内小番茄、彩椒、小黄瓜等果蔬长势喜人,智能感知遥控技术、云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自动控制温室内温度、光照、水肥。
“大食物观,已经融入现代农业园发展。”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刚介绍,目前,园区以设施蔬果及种子种苗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37个,优质果蔬种植面积25.3万亩,年产值30亿元以上。
唱好“林草戏”,念好“山海经”,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可以通过发展植物肉、单细胞蛋白等新技术,有效挖掘生物量资源潜力,全方位向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要食物’。”王凤忠说。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走进河南省永城市麦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香气扑鼻。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手撕面包、蛋糕、曲奇饼干等休闲食品。
“靠着精深加工,一粒麦子被吃干榨净,变身5种糕点食品。”公司副总经理袁威说,麦子前路可提取8%生产速冻饺子粉,中路可提取51%生产手撕面包专用粉,后路可提取5%的萨其马专用粉,麦胚用于生产蛋糕干,麸皮用来生产杂粮饼干。
河南省依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华丽变身。如今,我国老百姓的餐桌上,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从专一加工小麦粉到生产手撕面包、海绵蛋糕等多种产品,永城的麦香飘向国内大中型超市、商场。
发展大产业,才有大食物。践行大食物观,要延长食物产业链,优化供给质量。
延伸粮食全产业链,还要优化供给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食物供需动态平衡。黄现青说:“大食物离不开大农业,顺应百姓营养健康需求,要在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发力,确保食物供得上、供得优。”
“绿色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势在必行。”王凤忠表示,要通过选育优质品种等手段改善粮食作物品质,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推动农业向营养品质型转型升级。
做强供应链,提升供给效率。
智能监测温度、全程质量追溯……走进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老虎岗村蔬菜种植基地,科技感满满。“我们的绿色有机蔬菜订单不断,市场俏得很!”基地负责人夏齐江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要进一步发展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增强供应稳定性。同时,通过大数据、智能物流等升级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永远在路上。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让中国饭碗盛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