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推动人文交流从“相遇”走向“相知”(治理者说)

熊 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5 版)

  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也促进了共建国家文明交流对话。廊坊作为内陆城市,如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更好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跨地域、跨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之进行努力探索的课题。

  2021年9月15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在廊坊开幕,主题为“文化艺术交融·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深刻指出“举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有利于弘扬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为各国民间文化艺术提供舞台,为各国人民交流对话搭建桥梁,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织就纽带”,强调“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也为我们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文化交流需要平台作为支撑。有了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有展示的舞台,也才有交流的窗口。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就是这样的平台。从京剧《八仙过海》、阿塞拜疆经典轻歌剧《货郎与小姐》音乐会版等的精彩演出,到《“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等展览的成功举办,再到国际民间艺术嘉年华等活动的热闹非凡,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让民众近距离享受到国际化、多元化、高层次的文化大餐。同时,这样的平台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互鉴的机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打造更多这样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相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才能从“相遇”走向“相知”。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启示。廊坊传统文化积淀丰富,民间艺术斑斓多姿,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2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15项。大厂花丝镶嵌、安次区第什里风筝等非遗项目多次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为各国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依托这样的文化“家底”,我们持续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廊坊非遗项目名扬海外,让国外受众通过了解一座中国城市的文化,加深对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廊坊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在产生文化吸引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发展机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桨声跨越时空,声动廊坊。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面向未来,在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拓展文化艺术交流内涵,在文旅融合、赋能经济中搭建优质文化交流平台,我们一定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河北省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