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积极推进“三农”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陈锡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1日   第 15 版)

  2021年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推进“三农”领域法治建设。立法工作的显著特点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经过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的艰辛努力,我们于2020年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仍比较突出。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党中央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作为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牵头起草单位,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通过实施。2021年4月通过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帮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推进脱贫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心,为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地区进一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并且提出相关制度建设要求。下一步要认真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二是围绕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紧起草黑土地保护法。黑土地的土壤性状好、肥力高,粮食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不大,但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4,调出粮食约占全国的1/3,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长期以来的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侵害,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同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将黑土地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制定黑土地保护法的议案。

  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到黑土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积极研究论证,建议制定黑土地保护法,并于2021年4月抓紧开展起草工作,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意见,深入东北黑土区开展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地方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反复修改,形成黑土地保护法草案,并于当年12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受到普遍好评。黑土地保护法是一项“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实现了代表当年提出议案、当年研究论证、当年完成起草并提请审议。

  三是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及时开展种子法修改工作。建立健全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的种业法律制度,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我国农作物育种的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问题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不够,导致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套牌、修饰性品种多,低水平重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精神,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研究提出,抓紧修改种子法,重点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鼓励育种创新。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育种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提出了种子法修正草案,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以激励原始创新,完善植物新品种侵权赔偿制度。修正案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实现了当年起草、当年提请审议、当年通过。

  (作者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