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用鲜活影像展现魅力乡村(艺海观澜)

臧 宁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5日   第 20 版)

  短视频用当代视听语言展现这丰富的真实,激活了生活细节中的乡愁,使这些潜藏在人们文化记忆中的乡村文化符号重回大众视野,焕发时代光彩

  

  每逢新春佳节,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征集乡村题材作品,展示美丽乡村、幸福生活。不少农民朋友通过短视频讲故事、话家乡、聊风物,掀起一轮网络“乡村热”。许多短视频有故事、有巧思,以小见大,短中见长,成为人们慰藉乡愁的一剂良方。

  细节是打动人心的关键。乡村题材短视频注重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挖掘展示,朴素自然又不失精致,既有观赏性,也有文化内涵。

  短视频里的乡村风物,大气俊美。许多家乡展示类短视频,聚焦绿水青山自然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牧民在草原上策马扬鞭的慢镜头里,骑马者英姿飒爽,奔跑的马儿充满力量美;勤劳直率的“滇西小哥”用特色美食串联人物故事,原汁原味记录家乡风土人情;蓝天下、高原上,四川甘孜男孩清澈纯洁的笑容,在特写镜头中灿烂绽放,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这些短视频牢牢抓住乡村景物特色,运用影视剧常见的特写、大远景等艺术手法,以动态画面连接,强化细节与环境的呼应、人与自然的融合,给观众以清新、亲切、自然的观看体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

  短视频里的乡土生活,真实质朴。“接地气”并不意味拍摄制作简单粗糙,那些颇有人气的作品在策划和制作上无不下足功夫。做饭、修墙、砍柴、捡鸡蛋,看似寻常随意的生活场景,实则饱含复杂的镜头语言。有的短视频平均每条180个分镜,每一个分镜时长2秒多,这意味着创作者运用高频快剪、多机位拍摄等手段,在短短几分钟视频内,较为完整地讲述现实里几个小时的故事。内容上以主观沉浸式叙事为主,不时运用手遮镜头转场、同景别跳切加快叙事节奏,增强观众情绪代入感。比如做饭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在短视频中有情节、有悬念、有冲突,还有情感的抒发,配上富有年代感的流行音乐,既增强了仪式感,又有戏剧化效果。

  短视频里的乡土表达,古雅清新。一些作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乡村之美有了文化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精致感。比如,有的短视频描绘幽静山村的四季流转、辛勤劳作、一日三餐,捕捉晨昏的细节之美。创作者对中国传统色彩和乡村文化符号的处理也别具新意,比如身着当代改良的传统服饰,在青山碧水间踏雪寻梅,显示现代与传统的交汇融合;七夕节做乞巧果,中秋节做月饼,记录亲人佳节团聚场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意中引发共鸣;琵琶、尺八、竹笛、二胡、陶埙等传统乐器频频出镜,进一步渲染了文化氛围和田园意境。

  乡村题材短视频的百花齐放,说到底,源于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无论是大气俊美、真实质朴还是古雅清新,这些短视频抓住了乡土的“根”,那就是数千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千千万万人的真实生活。短视频用当代视听语言展现这丰富的真实,激活了生活细节中的乡愁,使这些潜藏在人们文化记忆中的乡村文化符号重回大众视野,焕发时代光彩。

  乡村有亲情,乡村有记忆,乡村有传承,乡村题材短视频的创作空间无疑是巨大的。通过短视频,每个人都可以贡献文化内容,但最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还是那些风格鲜明、制作用心,能够展示真实生活细节的诚意之作。期待更多短视频创作者关注“三农”和乡村振兴事业,继续用鲜活的视听语言讲好乡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时代故事。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