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技术助力埃及考古研究

本报记者 沈小晓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0日   第 17 版)

  X射线技术、CT扫描、组合3D视图……近日,埃及考古学家首次以数字化方式“解封”了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并公布其面部特征、年龄等相关信息。项目主要负责人、开罗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教授萨哈尔·萨利姆说,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进步,考古研究取得了更进一步的重大发现。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埃及考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扫描金字塔”是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开罗大学以及法国有关机构于2015年合作开展的一项考古项目。考古人员运用射线照相、红外热成像、摄影测量法、3D扫描重建和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研究和测量了多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以检测是否存在未知的内部结构,从而进一步了解金字塔的施工过程和技术。除此之外,探索水下古城的远洋机器人、重现古代生活的声音数字技术、展现虚拟社区的VR(虚拟现实)技术、揭示木乃伊原型健康状况的蛋白质分析技术、揭示古代雕像本色的成像技术等数字装备和科技,也在其他考古项目中得到应用。

  在文物保护方面,数字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卢克索的门纳墓拥有3500年历史,为加大保护力度,工作人员运用拉曼光谱法、比色法等无接触测量技术,制作出高分辨率的平面图,帮助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在埃及帝王谷,工作人员使用传感器全天候收集各类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降雨量和太阳辐射等,以实时监测山谷的地质状况。

  埃及政府对数字化考古给予大力支持。2020年11月,埃及旅游和文物部与通信和信息技术部签署协议,积极推进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开发考古技术、建立考古遗址和旅游景点的地图管理系统项目等。

  中国与埃及在考古领域,特别是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展开了积极交流与合作。201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签署《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组建中埃联合考古队。联合考古项目埃方领队萨基尔表示,中国拥有遥感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室内科技考古等先进的考古技术,以及深谙埃及象形文字的专家,有力保障了考古项目的推进。“埃中开展考古合作潜力巨大。”

  (本报开罗2月9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