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为更长远的未来做好准备(奥林匹克与我)

于柏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0日   第 10 版)

  2月3日,当我踏上五棵松体育中心冰场的那一刻,泪水湿润了眼眶。这是中国女子冰球队时隔12年重返冬奥赛场,过往的一幕幕画面不断在脑海中重现。10多年间,我经历过中国队的高光时刻,也有过低谷时刻,但起起伏伏,我始终不曾离开。

  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冰球正式成为冬奥项目,中国队首次登场就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正是在那一年,9岁的我与冰球结缘。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冰球运动员,在他的鼓励下,我穿上冰刀、手执球杆,从兴趣到热爱,这一练就是20多年。

  2005年,我入选国家队。当时每天只想着好好训练,向优秀运动员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随队站上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赛场,我还完成了自己在冬奥会上的第一个助攻。那种兴奋与满足,至今难忘。

  之后,由于老队员相继退役,队伍青黄不接,成绩有所下滑。但对冰球的热爱始终支撑着我努力前行。这些年,我辗转多地训练,不断提升实力,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坚信中国队可以做得更好,我渴望和队伍一起去追求梦想。

  从17岁入选国家队,到现在将近17年,虽年龄增长,但热爱未变。冰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会我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作为队长,作为队里唯一一个80后队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困难时挺身而出,也陪伴年轻队员一起成长。

  这届冬奥会对我们来说,每一场比赛都很艰苦。虽然很遗憾没能晋级八强,但我们展现了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面貌。面对丹麦队,我们在最后一分钟连进两球,反超得胜;面对日本队,我们更是拼到最后一刻,在点球大战中赢得胜利。

  通过和强队过招,我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只有经受大赛的考验,我们才能成长更快。现在这些队员都很年轻,经过冬奥会历练,她们从心理到技战术都会有很大提升。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投入新一轮训练,为之后的世锦赛和更长远的未来做好准备。

  (作者为中国女子冰球队队长,本报记者李洋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