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当王沛宣轻盈地滑过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的终点线,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她的脸上。这是中国队选手第一次踏上冬奥会女子单人雪橇的赛场并顺利完赛。第二十九名的成绩不算惊艳,但已为中国冰雪运动在这个项目烙下印记。“相信4年后,我会成长到一个新高度!”王沛宣语气坚定。
北京冬奥会即将进入开幕式后的第五个比赛日,中国队运动员每天都在书写着新的历史。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范铎耀和王沛宣分别成为中国队选手在冬奥会男子、女子雪橇赛场上的先行者。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徐铭甫和张洋铭成为中国队第一批参加冬奥会男子滑降项目和超级大回转项目的运动员。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孟繁棋、褚源蒙、闫星元和程方明组成的中国队首次参加冬季两项4×6公里混合接力比赛,并获得第十五名。
在北京冬奥会的109个小项中,有多达35个小项都已经或将要在冬奥赛场上首次出现中国队运动员的身影。与2018年平昌冬奥会参加5个大项、12个分项和53个小项相比,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上增添了雪橇、冰球两个大项以及北欧两项等3个分项的比赛项目。“很多过去望尘莫及的项目,现在我们已经能昂首挺胸地站上奥运会赛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说。
中国冰雪运动起步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训练理念、设施条件等方面均需提升。其中,跨界跨项选材充实了不少项目的人才储备。2月6日,刘荣胜在越野滑雪男子双追逐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十八名,创造了中国选手在冬奥会该项目的最好成绩。刘荣胜原来从事中长跑项目,过人的耐力让他在越野滑雪长距离项目中凸显优势。倪会忠介绍,此次参赛的中国队运动员中约1/5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从事冰雪项目训练的。
一座座满足训练备战要求的高标准基地在北京二七厂、河北承德、河北涞源等处建成,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等训练科研场地投入使用,为中国冰雪运动插上了高飞的翅膀。中国高山滑雪队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了全项目参赛,其中6个小项首次拿到了冬奥会的入场券,“在二七基地,队员们在‘风洞’、‘六自由度’模拟滑雪机等科技手段帮助下,滑行技术细节和专项力量都得到优化。”领队刘祯介绍。
中国选手在冬奥赛场上迎来多个“第一次”,拼搏精神必不可少。中国雪橇队队员在训练中一次次翻橇,队长范铎耀磕掉门牙,但遍体鳞伤都未让他们退缩。选手、教练的努力勤奋,硬件、软件的全面改善,共同促成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