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不久前,一批在中国学习、生活的非洲青年参加第六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同中国青年深入交流,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探访北京市延庆区里炮村……在交流活动中他们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也增强了继续做好中非友谊传承者的决心,立志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喀麦隆留学生门杜——
“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
本报记者 朱玥颖
“中国与喀麦隆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于是我立志到中国学习,用所学知识促进非洲发展。”2015年底,喀麦隆青年门杜获得当地“汉语桥”比赛亚军。在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资助下,他获得到北京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
6年来,为更好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只要有机会,门杜就去各地调研。在山西吕梁市兴县沙壕村,门杜跟着驻村第一书记体验村干部工作。在村内走访,与村民互动,考察开展荒山绿化、种植养殖和庭院经济项目……门杜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带领村民实现精准脱贫。在宁夏银川永宁县沙湖景区,门杜看到当地民众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在新疆,门杜了解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北疆地区九成以上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次次实地调研让门杜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了中国社会稳定发展。”
“2013年,黄热病肆虐喀麦隆时,中国医生义无反顾地援助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再次帮助喀麦隆,从遏制疫情蔓延到加快疫苗接种,中国始终是喀麦隆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者。”当前,全球疫情仍在继续,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在不久前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宣布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中国为我们提供及时帮助,诠释了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门杜感叹道。
北京大学非洲学生联谊会主席、在华非洲青年代表团团长、中非青年联合会创始人……一直以来,门杜积极投身中非青年友好事业,牵头搭建多个沟通平台。他多次参加中非青年大联欢等友好活动,还组织在华非洲留学生制作英语、法语等语种的抗疫手册,将中国抗疫经验分享给非洲同胞。在他看来,青年是非中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非中青年加深了解,能够为促进非中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构建非中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喀麦隆国民议会大楼项目正有序推进,蒙内铁路等完工通车,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有效提升当地转口贸易能力……门杜认为,非中经贸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期待共建‘一带一路’促进非中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加纳留学生德姆亚克尔——
“不断推进非中文化交流”
本报记者 李欣怡
加纳留学生约翰·德姆亚克尔目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并不陌生。“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中加友好医院,很多患者远道而来找中国医生看病;在加纳一些村落,中国企业帮助打水井,村民们不用再到池塘或沟渠里觅水。”德姆亚克尔说,“在加纳,提起中国,大家都赞不绝口,说中国是真正的朋友。”
来到中国,德姆亚克尔惊讶于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5G、高铁、人工智能……“在中国,我感受到澎湃的发展动力,对中国发展的密码更加好奇,想深入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独到之处。”2018年来到北京,德姆亚克尔看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鳞次栉比的高楼、普及的移动支付……“中国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网络,为实现现代化夯实了基础。到中国的农村看看,道路基础设施非常好,互联网也实现了普及,经济发展潜力很大。”
参加中非青年大联欢期间,德姆亚克尔对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印象很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有无数感人的故事,这大大拓展了我的眼界。从红军长征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为人民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在一代代共产党人中传承。”德姆亚克尔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善于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并一步步实现,这是很多国家难以做到的。”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经验也为非洲政党提供了借鉴。“政党应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通过良好治理实现社会公正,让民众获得改善自身生活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仅来到非洲投资,还向非洲国家进行技术转移,中国品牌的轿车、卡车在非洲生产装配、销售和使用,非中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德姆亚克尔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非中合作开启了新篇章,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开拓非中合作新模式,让非洲国家不依靠援助也能实现自主发展,有更强大的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在德姆亚克尔看来,青年肩负着传承非中友好的历史责任。“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历史悠久,与非洲人民缔结了深厚友谊。中国充分尊重非洲国家发展权益和发展道路,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德姆亚克尔希望结束博士学习后回加纳工作,“如今,非洲在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非中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加强。我希望在毕业后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及相关平台,不断推进非中文化交流。”
塞内加尔留学生明乐易——
“非中友谊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李 琰
第一部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新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模型、高铁“复兴号”模拟驾驶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件件珍贵的展品诉说着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上中学时,我学习过中国历史,这次参观让我近距离触摸到中国历史的脉动,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第六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举行期间,来自塞内加尔的留学生明乐易向记者分享他的收获。
在塞内加尔,无论是首都街头还是偏远村落,中塞友好的标志随处可见:塞内加尔国家大剧院、捷斯—图巴高速公路、贾姆尼亚贾儿童医院、乡村水井、卫星电视“万村通”……“中国以技术和投资帮助塞内加尔加快发展,塞中友好深入人心。我要去中国学习技术,更好地建设家乡。”2017年,明乐易如愿以偿,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联合资助的奖学金,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留学。
在武汉留学一年,这座城市给明乐易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青年学子孜孜好学,“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展现包容与活力,为年轻人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2019年,他再次赴华攻读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明乐易经常背起行囊走访中国各地,“在中国各地走一走,是非常愉悦的经历”。在深圳,亚洲最大电子市场华强北商铺鳞次栉比、人气兴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容纳了7万多家商户,不少非洲朋友在这里开店创业;在北京延庆,里炮村依靠发展果树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一路观察体验,一路交流思考,明乐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赞叹不已。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大进步,增强了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明乐易认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减贫经验,激发内生动力的产业扶贫机制对非洲国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各国都应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规划,制定并落实连贯性政策和措施。中国道路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坚定团结在一起。第一时间驰援非洲多国,捐赠抗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新冠疫苗……“中国以实际行动增进了非中友好互信,非中友谊代代相传。”明乐易说,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学校和同学给予了他无私帮助,令他非常感动。目前,他已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中国民众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互帮互助,率先成功控制住疫情,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我为中国抗疫成就点赞。”
在明乐易看来,多年来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卫生、职业培训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提供了很多帮助,非洲发展受益良多。“我也是非中友好合作的受益者”,明乐易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来华留学,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带回非洲,将有助于增强非洲发展的内生动力。非中合作的未来令人期待。
科摩罗留学生尤诺——
“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本报记者 朱玥颖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摩罗留学生尤诺2019年开始进入北京民航总医院实习。早上8点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为患者量血压、听诊、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尤诺已先后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轮转实习,如今可以独立问诊、填写病例,并给出初步治疗方案,成为患者信任的“洋医生”。
尤诺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医生,目前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受父亲影响,尤诺从小对医学充满兴趣。“多年来,中国派遣很多优秀医生援助科摩罗,培训当地医生,传授先进诊疗方法。2016年,我在父亲的建议下来到中国求学。”
“我实习所在的北京民航总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的带教老师对每一位实习医生都很负责,我因此有机会参与病患的诊治工作,这为我以后当好医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与中国医生和患者的相处中,尤诺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包容,很多医生和患者会主动问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需要帮助。“大家对我十分关心,让身在异国的我倍感温暖。”
去年3月,科摩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科摩罗政府邀请,中国选派抗疫医疗队驰援科摩罗。尤诺作为科摩罗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中国提供的无私帮助让我深受感动。”自1994年中国向科摩罗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20多年里先后有14批150人次中国医疗队员援助科摩罗。“这次疫情来袭,中国医生再次出征,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专业医疗团队,还支援了宝贵的疫苗。科摩罗很多人都接种了中国生产的疫苗。我深刻感受到非中友谊历久弥坚,不断传承发展。”
在中国学习,尤诺时常接触到中医治疗方法,他深感中医博大精深。“中医能够通过脉搏跳动诊断各种疾病。中药、针灸等传统疗法疗效好而副作用小。”尤诺认为在非中医疗合作领域中,中医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非洲民众。
即将本科毕业的尤诺希望回科摩罗当医生,积累更多的诊疗经验后,有机会再来中国深造。“对我来说,目前最想做的是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为提高科摩罗的医疗卫生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