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以智慧审计助力基层治理(现场评论)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3日   第 05 版)

  大数据赋能审计工作,是用信息化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以数字化助力高效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打开界面、输入账号密码、点击查询,很快就能调出电子数据。这是利用审计信息系统开展大数据审计的一个现实场景。前不久,在云南省凤庆县,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大数据平台助力下,完成任务更加顺利、高效。

  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离不开有效监督。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政策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以凤庆县为例,保守估计每年会面临上百个审计任务,以传统方式工作,一个审计任务少说要用三四个月,加之审计单位人员有限,若想做到审计全覆盖,难度非常大。因此,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度,必须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更好利用大数据技术。

  加强智慧审计,数据收集是前提。近几年,我国政务信息数据化建设突飞猛进。无论是脱贫攻坚项目,还是自然资源的国情普查和财政一体化系统,很多政务项目都逐步实现数据化,开始形成大数据并发挥作用。过去,审计人员需要翻阅大量的纸质资料,才能完成单个项目的数据统计;现在,随着卫星图片等数据信息集纳,借助大数据平台,只需输入项目经纬度,项目资金等数据就能很快呈现在数据平台上。过去,审计人员到一个单位现场审计,至少需要1个多月;现在,依靠大数据模型可以事前筛选出疑点,审计人员有重点地进行现场核查,时间压缩到了两三天。把纸质材料变为数据资料,把数据信息整合成数据资源,对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大有裨益。

  提升审计效能,关键要打通数据梗阻。重大审计任务,往往时间跨度长、内容项目多、涉及人员广,对信息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要求高,更需要在各种信息交互对比中得出有效结论。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工作,要确保有足够的数据内容、有安全的保存方法、有高效的处理技术,其重点在于让数据关联好、无梗阻。为此,凤庆县审计局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实体数据中心和虚拟数据中心相融合的审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覆盖凤庆县政府机关和乡镇政府部门的审计内部网络。在实际应用时,尽量做到跨部门数据处理,避免“以报告数据审报告数据”的弊端。

  大数据赋能审计工作,是用信息化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以数字化助力高效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从政务微信小程序汇聚政策推送、惠民办事等功能,到设立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个人事项自主办理;从打通数据孤岛,到优化政务流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网通办”……“大数据+政务”“互联网+服务”等应用场景,让基层治理日趋精准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对治理课题,应围绕群众需求,立足办事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机制、拓宽新应用,为基层治理插上信息化、智慧化翅膀,让各项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驾护航。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