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规范民办教育需推进协同治理(新语)

李政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7日   第 12 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公平与质量不可分离,教育公平是本,教育质量是基,公平之本不能动摇,质量之基不能忽略。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是更好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营造优质公平的育人生态的机遇。对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来说,这是一次扭转办学短视功利倾向的机遇。对于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关系而言,这是一次建立公办与民办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机遇。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首先需要推进3个方面的协同治理。一是公办义务教育与民办义务教育的协同治理。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不同办学主体,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协同共生的关系。有必要通过共同价值追求的明晰倡导与高度强化,建立起公办义务教育和民办义务教育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关系,打造公办与民办协同发展的治理新机制。二是全国、区域与学校的协同治理。国家为区域和学校治理提供政策指南与工具,区域为学校治理创造实施条件,学校则基于区情和校情落地转化。三是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合力,才能完成这一项大工程。尤其是要解决区域义务教育结构布局科学性不强、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失序等难题,更需要三方协同才能达成。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同时还要做好多元资源供给。一是政策供给。民办义务教育主体多元、形态多样,新老问题交织,需要针对这些新老问题及相关的区域差异、学校差异、人群差异等,提供新的政策工具。二是理论供给。民办义务教育的治理与发展,需要有适应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例如,明晰民办义务教育领域的概念,对各种现象及原因做出符合事实的解释,为相关实践中生成的经验进行逻辑层面上的区分、衡量和推理等。三是实践供给。虽然民办义务教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如何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理,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最终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还需要层次化、类型化的新探索、新实践,还需要不断丰富具有广泛借鉴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典型范式。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闫伊乔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