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王红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3日   第 09 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时指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较大,其中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如何实现电力系统的减碳目标?不仅需要燃煤电厂等发电企业主动作为,也需要负责输送电能的电网企业突破瓶颈、优化配置、提升效率。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5.4%,但发电量占比远达不到这个数值。装机容量大、利用效率低的现象说明,电力行业减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发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相比更加稳定的煤电,新能源发电存在瞬时特性的电能储存难题,电力需求旺盛时不一定能发出来,需求较低时又可能超发。而我国大部分的电网系统,是按照传统“源随荷动”的理念建设发展起来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就要适应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这要求电网具备“荷随源动或源荷互动”的能力。因此,要用更智慧的输送和需求管理方式,配合电源的低碳化转型和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引导建设电网,最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用效率,实现电力行业减碳目标。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电能的产、送、用全链条加大投入力度。从电源侧看,为了解决新能源装机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必须加快推动储能项目建设;从电网侧看,保障供电可靠、运行安全,需要大幅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和调压等能力,需要配置相关技术设备;从用户侧看,政府鼓励用户储能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分散式储能设施与技术。长远来看,这是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之举。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电力企业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既要站在能源革命、绿色发展的高度,开展多维、多元、多层次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也要重视投资的质效水平提升,把握好电力企业的投资结构、规模、节奏。惟其如此,才能保障我国电力行业减排的科学性、长效性,持续推动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