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书写无名英雄的故事(创作谈)

王 龙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5日   第 20 版)

  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志愿军将士用英勇无畏和对祖国的赤胆忠诚,写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的名字,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在这长长的英雄名单里,柴云振的名字并不起眼,也不太为大众熟知。如果认真梳理柴云振的战斗经历,从1951年3月底进入朝鲜战场,到受伤回国,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并不算长。在志愿军浩如繁星的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柴云振这样一位普通士兵的经历为何值得书写?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我与柴云振老人偶然的相识说起。自从2010年采访柴老后,直到他2018年逝世之前,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除了对这位家乡走出来的战斗英雄深怀敬仰外,我也一直在思索:柴云振这样一位普通士兵,为何能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自伤残复员后,柴云振一直在家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他在被敌人炮火狂轰滥炸的山头孤身阻敌的身影,从此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我尽量通过“复调式”叙述,从柴云振当年所在部队的军长、师长、师政委的回忆中,从他的战友、亲人和乡亲的讲述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柴云振和无数志愿军将士在那场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抗美援朝战争中,千千万万英雄的壮举绝非偶然,而自有英雄产生的精神土壤,自有英雄存在的逻辑力量。柴云振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一枚勋章,两个阶段,三种人生”:一枚迟到33年的勋章,镌刻下他的荣耀战功;他的前后两个33年,标记了他对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的朴素认识;在朝鲜战场的浴血奋战、在人民军队的浴火成长、在漫长岁月的坚守历练,对他三段不同人生的探寻解答了我始终想搞清楚的问题:他这样的英雄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他为何能坚守本色初心,从不退缩止步?

  我沿着柴云振从军队到地方、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的人生之路,不断寻找他功勋卓著、深藏不露的精神成因,探寻他艰辛历尽、无怨无悔的心路历程,最终从点点滴滴中真切地感知他因何执着、为何坚守,感知他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精神源头。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柴云振创造了荣誉,却并不是为了追求荣誉;他珍惜荣誉,却并不是为了名利。正如和柴云振几十年后重逢时,老军长秦基伟所感叹的:“是啊,那时候我们跨过鸭绿江,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个人生死完全置于脑后!”

  随着对柴云振的采访研究一步步深入,我发现,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新中国一代代无名英雄的故事。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从不乏柴云振这样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的英雄模范,其中很多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比如本书提到的张富清、李玉安、井玉琢、张国富……这样的信仰者、拼搏者、奉献者还有很多。在他们的身上,最生动地体现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崇高境界。

  正是那一颗颗计利国家、无私忘我的心,映照出一个百年大党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精神密码,激励着千百万英雄传人不断丰富这壮美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柴云振的事迹所展现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征途,更是无数英雄的壮丽长卷。

  (《迟到的勋章》:王龙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