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创造之渠 奋斗赞歌

张 陵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1日   第 20 版)

  红旗渠故事,常读常新;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作家杨震林的纪实文学《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把我们带到上世纪60年代艰苦奋斗的岁月,还原红旗渠的建设历史,讲述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开山修渠、“引漳入林”的生动故事,生动诠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凸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思想主题。

  60余年来,红旗渠奋斗者们创造的“人工天河”故事传扬四方,感动并激励了几代人。《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没有简单重复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着力在“新”上下功夫,通过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抽丝剥茧的理性思考,把老故事写出新立意。作品立足时代,梳理出“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思考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红旗渠是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缩影,百年林县的社会变迁是中国乡村迈向现代化的写照,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

  作品贯穿着“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基本思想,突出反映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创造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治水工程,但古代史书记载的多是个人英雄传说,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表现得不够。在万象更新的新中国,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创造作用得到确认并被写进史册。红旗渠就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典型案例。作品详细讲述一大批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生动塑造“劳动者最美”的光辉形象。他们中,有年轻的水利技术员吴祖太,毅然放弃城市生活,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也最需要水利人才的林县工作,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了红旗渠工程;有担任过工程指挥的马有金,在发现坝基下面旋起漩涡、出现管漏信号的危急时刻,一句“就是龙宫我也要去探探”,毅然挺身而出,跳进水里;有针对山上爆破带来高空坠石风险的专业除险队,冒着生命危险凌空作业,在悬崖峭壁上留下矫健身姿;还有干活不甘人后、善于动脑用心的“铁姑娘队”,充分体现新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别样风采……

  红旗渠是革命的大熔炉,不仅创造了治山治水的不凡业绩,而且培养了一支忠诚担当、吃苦耐劳、作风过硬、实干能干的党员干部队伍。作品通过回顾红旗渠历史,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其中,着重塑造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人物——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这一具有英雄品质的形象。杨贵有着一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有着火一样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红旗渠面临下马危险,停工即意味着所有努力和心血付诸东流,他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气魄和过人胆识,勇担重责、灵活变通,抢出宝贵的时间,改变了红旗渠的命运。

  红旗渠并不仅仅是一条物质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条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之渠,将激励我们不畏艰难、拼搏奋斗。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