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故事,常读常新;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作家杨震林的纪实文学《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把我们带到上世纪60年代艰苦奋斗的岁月,还原红旗渠的建设历史,讲述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开山修渠、“引漳入林”的生动故事,生动诠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凸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思想主题。
60余年来,红旗渠奋斗者们创造的“人工天河”故事传扬四方,感动并激励了几代人。《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没有简单重复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着力在“新”上下功夫,通过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抽丝剥茧的理性思考,把老故事写出新立意。作品立足时代,梳理出“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思考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红旗渠是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缩影,百年林县的社会变迁是中国乡村迈向现代化的写照,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
作品贯穿着“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基本思想,突出反映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创造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治水工程,但古代史书记载的多是个人英雄传说,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表现得不够。在万象更新的新中国,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创造作用得到确认并被写进史册。红旗渠就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典型案例。作品详细讲述一大批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生动塑造“劳动者最美”的光辉形象。他们中,有年轻的水利技术员吴祖太,毅然放弃城市生活,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也最需要水利人才的林县工作,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了红旗渠工程;有担任过工程指挥的马有金,在发现坝基下面旋起漩涡、出现管漏信号的危急时刻,一句“就是龙宫我也要去探探”,毅然挺身而出,跳进水里;有针对山上爆破带来高空坠石风险的专业除险队,冒着生命危险凌空作业,在悬崖峭壁上留下矫健身姿;还有干活不甘人后、善于动脑用心的“铁姑娘队”,充分体现新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别样风采……
红旗渠是革命的大熔炉,不仅创造了治山治水的不凡业绩,而且培养了一支忠诚担当、吃苦耐劳、作风过硬、实干能干的党员干部队伍。作品通过回顾红旗渠历史,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其中,着重塑造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人物——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这一具有英雄品质的形象。杨贵有着一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有着火一样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红旗渠面临下马危险,停工即意味着所有努力和心血付诸东流,他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气魄和过人胆识,勇担重责、灵活变通,抢出宝贵的时间,改变了红旗渠的命运。
红旗渠并不仅仅是一条物质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条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之渠,将激励我们不畏艰难、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