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学术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过程

不断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学术圆桌)

刘国祥 徐昭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7日   第 15 版)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在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这为我们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不断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考古事业步入正轨。随着考古新发现的增多和考古材料的不断积累,我们在黄河流域逐步建立起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的考古序列,中原地区成为最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和演变序列的区域。结合古代文献相关记述,中华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论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考古学家夏鼐较早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模式,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中已具有一些带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河上游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黄河中游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黄河下游的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和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长江中游的湖北石家河遗址群、长江下游的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西辽河上游地区的辽宁朝阳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的认识。在深化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后来被归纳为“多元一体”模式的“条块说”和“满天星斗说”等较为系统的观点。这反映了多元文化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一系列遗址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发挥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组建多学科综合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安徽凌家滩、河南新砦和二里头、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遗址的考古成果尤为显著,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过程。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模式不断得到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的证实。

  目前,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面向未来,我国考古学界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