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优美曲调唱出脱贫致富心声

——观现代黄梅戏《鸭儿嫂》有感

刘 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9日   第 20 版)

  伴随舞台大幕拉开,一幅清新的皖南水乡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作的黄梅戏《鸭儿嫂》以安徽省贫困户为原型,讲述了普通农村女性张满秀通过养殖鸭子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全剧书写人性的温暖、善良、真诚,将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与乡村紧密联系起来,艺术性地反映脱贫攻坚的壮阔情景。

  该剧写出了人物思想的新境界。“鸭儿嫂”张满秀是鸭儿村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在扶贫干部柳英书记的鼓励下,她将自己学到的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帮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小六子养鸭。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话语、雷厉风行的风格,表现出张满秀脱贫后的观念转变。

  描写现实生活,尤其是书写先进模范典型的戏,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将事迹提炼为故事,能否将真实人物塑造成典型的艺术形象,能否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能力。张满秀这一形象之所以鲜活感人,是因为创作者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构思,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比如,“鸭儿嫂”张满秀带着小六子养鸭,小六子也懂得感激,“六子我不孬也不傻,那一片苦心我就是块石头也开花”。可是,他丢下自家的鸭子去打牌赌博,却让张满秀感到无比痛心,“刚热的心啊又遭寒”。但张满秀并未放弃,在狂风之夜冒险救下小六子养的鸭子。养鸭场场长杨贵喜认为小六子是“铁豆子下锅煮不烂”。对此,张满秀这样回应,“可我推不掉哇,养鸭户的技术是我传授的,他们不懂,我总得管。……我受过穷,知道苦滋味。六子家可怜喏,我就忍不住要去帮。”她这样做也是为了感谢柳书记,“六子一天不脱贫,全面脱贫不落一户的任务怎么能完成?”一句“我就忍不住要去帮”,让观众看到了张满秀的纯洁心灵。

  剧中小六子的角色转变也写得合情合理。他原本是勤奋的人,因家庭变故,心灰意冷。是柳书记像亲人一样的爱护和“鸭儿嫂”真心实意的帮扶,激发了他的劳动积极性。张满秀在风雨夜救了他的鸭子,也改变了他的观念。“一步走错尽丢脸”,小六子决心“船到桥头自转弯”。如果说“鸭儿嫂”张满秀的变化证明了精准扶贫的现实效果,那么,小六子的转变则充分说明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

  用艺术的视角描写生活、演绎生活,是该剧的突出特点。人物对话的幽默风趣,黄梅调的优美动听,舞蹈的欢快轻盈,配以简洁写意的舞美设计,构成诗情画意的生活画面。比如,剧中“鸭儿嫂”与小六子放鸭时的双人舞,“一丈竹竿三尺绸,赶鸭下滩头”,既唱出了人物兴奋的心情,也舞出了生活的底蕴、劳动的快乐和勤劳致富的喜悦。

  “养鸭人明是非、知好歹、懂得情、晓得爱,党的恩情世世代代永远记心怀……”《鸭儿嫂》里的这段唱词,传达出百姓脱贫致富后质朴的心声。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是文艺对时代关切的回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