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一年做60多场直播,介绍碑石和书法文化,“网红”讲解员白雪松——

巧用脱口秀 解说千年碑林(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本报记者 原韬雄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8日   第 11 版)

  图为白雪松(左三)在直播。
  西安碑林博物馆供图

  核心阅读

  从一块碑石讲到一段历史,用脱口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西安碑林博物馆一级讲解员白雪松将文物讲解搬进直播间,激发人们对碑石和书法文化的兴趣。怀着对碑林的热爱,白雪松不断更新知识库,让解说内容有趣、丰富、深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生动的故事把观众吸引进来,将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播出去。

  

  “大过年的,给大家出几个跟书法家相关的问题:王羲之放没放过鞭炮?颜真卿写没写过春联?苏东坡写没写过贺年卡?”

  晚上8时,一部手机、一台平板电脑,一位主播,坐定,开唠。这位主播叫白雪松,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级讲解员。

  去年年初,白雪松试水直播,随后便做了直播节目“国宝名碑脱口秀”,凭着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了很多人对碑林博物馆和书法文化的兴趣。

  一场直播吸引40万人

  “颜真卿有多爱东方朔?来来来,带大家看一下这块颜真卿所书的东方朔画像赞碑。”

  直播间里的白雪松对各种历史文化“冷知识”信手拈来,他已经做了60多场直播。

  去年2月23日,白雪松做了第一场直播,参与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8家博物馆共同开启的“直播云春游”活动。与其他主播进馆讲解的方式不同,白雪松在客厅里用脱口秀的方式带着观众完成了2个半小时的“云游馆”,观看人数近40万人。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白雪松说:“碑林博物馆的碑石大多是黑灰色,有的还罩着玻璃加以保护,反光太强,通过摄像头难以让观众看清。索性就用脱口秀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由于效果很好,白雪松在一周内又临时加播3场,后来成了固定的直播节目。在他看来,在碑林当解说员并不容易,“直播是用生动的故事把观众吸引进来,将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对碑林产生好奇和向往,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从前不怎么玩社交软件和直播软件的白雪松开始尝试去了解。他的直播穿梭在历史、影视、综艺、小说之中,从一块碑石到一段历史,从李白杜甫到神话武侠,“但内核必须是准确的历史知识,这也是我在直播中一直强调的。”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无意间刷到白雪松的直播,从此便成了一名“铁粉”,“老白的直播非常‘有料’,不单有趣,更能学到不少知识。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碑林好好看看。”

  为一个问题翻多篇论文

  白雪松其实是名理科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他选择从事热爱的历史文化工作,在他看来,跨界可以将理工科思维和文科知识相结合。

  “按理来说,我已经在碑林当了近10年解说员,应该说是经验老到。但解说遇上直播,两小时要准备的东西真不少,每次面对镜头需要做大量幕后工作。”

  讲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那场直播是白雪松较为满意的一期,这块碑是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白雪松的讲解不仅涉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还把历史中的玄奘和《西游记》中的唐僧做了对比,更讲到了佛教在唐朝时的发展演变。有趣、丰富、深刻,很多网友这样评价。

  每次白雪松为直播做准备,无异于一次“小研究”,短则两三天,长则一整周,房门一闭,就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在知识的海洋里捡拾贝壳,这个过程既有趣又艰辛。“直播中我要应对网友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因此必须准备充分。”白雪松觉得这是一个“逼自己学习的过程”。“有时为了弄懂一个小问题,要翻上很多论文,说实话,翻一篇300多页的博士论文还是要有很大耐性的。” 他说。

  在日常讲解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游客,白雪松尽量做到个性化讲解。“比如我讲解‘迎客第一碑’石台孝经碑时,对于喜爱历史的游客,我就会讲李隆基的书法为何这么漂亮;而带着孩子来的游客,我就会阐释碑文中孝的含义。就像壶里倒豆子,挑他们爱吃的拿出来。”

  最让白雪松感到自豪的,是一年来的60多场直播,都是由他自己完成内容创作。他曾尝试跟专业团队合作,但写出来的稿子跟预期相去甚远,“风格和内容有时是一体的,别人帮不来,还是那句话,内容为王,再辛苦也得自己操刀。”

  让更多人爱上文化遗产

  2月7日,白雪松偶遇一对母子,孩子争着要与他合影。如今,白雪松穿梭在碑林中间,不少游客都能认出他,靠直播“走红”让他始料未及。

  他说:“好多人说我是‘网红’,其实碑林才是真正的‘网红’。越来越多的关注让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也开始尝试制作短视频,讲讲文物背后的故事,还与专业团队合作,在直播或者视频中插入一些漫画。他介绍,碑林博物馆也在推出文创产品,希望碑林能够“活”起来、“火”起来。

  白雪松说,这些矗立千年的石碑意义不凡,其所镌刻的不仅是恒远的文化艺术,更是持续流淌的民族血脉。

  虽然讲解时妙语连珠,但静静与石碑对立,白雪松常常陷入沉默。金石文心,阅之爱之。在碑林当解说员的近10年里,这些碑石是白雪松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当这么长时间的解说员并不常见,能够长久地做这件事,还是源于我对碑林的热爱。”

  在参与一档电视节目时,节目组团队为他写了一段台词。他看后,决定自己尝试写一版。“来到碑林,你会看到中华文脉从未断绝,中国书法一直绵延,身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是从内而外的,这也是自己能在碑林待那么久的一个原因,待不够,也看不完!”白雪松饱含深情地写道,心潮澎湃。

  “要当好一个讲解员,一是要懂知识,二是要能共情,有时一句话或许就能为他人打开一扇了解文化遗产的窗子。文物既是时间坐标,又是空间坐标,能够与它们朝夕相处,便能穿越时空。你说,它们不值得我们付出心血吗?”

  白雪松的一句值得,已胜过万千话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