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脱下军装、离开军营,许多退役军人依然秉承着军人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接续奉献、发光发热,在新的岗位依然书写出新的传奇,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为促进社会形成尊重、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风尚,弘扬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模范精神,激发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本版推出“老兵新传”专栏,讲述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故事。
“新型排爆服70多斤,穿上以后仿佛与世隔绝;面对的只有爆炸物,那时你的心理压力和恐惧会成倍增加……”
天津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四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高杨,正在给队员们上课。二大队是天津市公安局唯一的专业排爆队,队员百里挑一。队长高杨,是一位侦察兵出身的拆弹专家。
2001年,19岁的高杨入伍,所在部队的前身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红一师。服役期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2003年4月,高杨退伍后通过考试,成为天津市公安局的一名排爆警察。虽然在部队期间,高杨也做过排爆训练,但实战中的装置千奇百怪,永远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危险。
第一次独自处置爆炸物是为一起发生在某小区的案件。高杨与战友赶到现场,仔细勘查后发现嫌疑人房间的保险柜里有一个爆炸物。高杨并没有着急动手,他仔细观察四周,排除各种可能后,举起排爆剪,险情解除!那一年他22岁,是天津市公安局最年轻的排爆手。
即使配备了最新型的排爆服,面对五花八门的爆炸物、颜色各异的电路线、极繁复杂的破译码时,一次随机判断、一次不均匀的呼吸、一个无法自控的微微抖动,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拆除爆炸物更多依靠精准的判断和经验,惟有不断训练,提高能力,才能冷静应对复杂的现场。”不出警的时间,高杨都抓紧学习和训练。他学习化学、物理等各种知识,每天练习组装炸弹;为了锻炼手指的感觉,他穿着排爆服,把几百颗绿豆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碗,然后再夹回来;为了锻炼极端压力下的耐力和专注,他练习400米快跑后穿针、叠放弹壳、记住一段无规律的10位数字……
寒来暑往,高杨逐渐成长。凡上阵排爆,他都冲在前面。一个冬天的夜晚,支队接到紧急指令,某小区一楼楼道内发现一个帆布手包,包内可见疑似爆炸物。到达现场后,高杨穿上排爆服,独自接近爆炸物。经过观察探测,这是拉发式爆炸装置,又有金属外壳,不适合转移或引爆。手动拆除!高杨做出了决定。他让所有人都撤到远处,自己一手持强光手电,一手持排爆钳,开始拆解。裸露的双手几乎失去知觉,冻僵了的高杨一动不动趴在冰冷的地面上,一点点地分解着引线,时间仿佛静止了。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打了一个危险解除的手势,人却已经冻得站不起来了。
排爆18年,高杨经历300余起案件、300多个现场,最长的一次排爆用了6个多小时。他参与完成各种大型活动场所的排爆安检任务1000余次,检验各类爆炸物品380余起,拆解各类爆炸物450余件……
2016年,高杨被任命为大队长。为了带好这支队伍,高杨在训练上花了不少心思。“会组装才能会拆除”,组装拆卸爆炸物是队里每天的训练课程。高杨还甄选出爆炸类代表性案件,逐一抄录案情、翻拍底片、分类登记、绘制草图、制作爆炸模型。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特警总队完成了“爆炸装置展室”和“爆炸效果体验室”的建设。作为天津市公安局排爆的专业展示场所,每年有国内外数百名专业人士前来参观交流。2020年高杨主持的科研项目排爆比对查询系统正式上线。有了这个系统,民警可以随时完成疑似爆炸物的前期处置。
退役后,高杨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天津市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2019年7月,高杨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到天津市公安局工作18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高杨从来没有把自己做排爆的事告诉父母,他们一直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民警。